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 “聯合國糧農組織-清華大學農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創新孵化活動”5日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舉辦。此次活動發布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為云南省紅河縣哈尼梯田所做的相關產品及服務體系設計,并宣布“紅河創新行動”正式落地啟動。 聯合國駐華系統協調員羅世禮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農業增長是提高弱勢群體收入、解決貧困問題和促進經濟可持續性的有力途徑之一。糧食和農業部門的創新對提高農業生產力、糧食產量、農民收入,以及提升糧食和營養安全至關重要。 “農業創新聯合實驗室”結合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農業領域的專家力量與清華美院在設計方面的專長,聯合開展服務設計專題研究課程,共同探索農業創新。今年春季,該實驗室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支持下,以深度貧困地區云南省紅河縣哈尼梯田為對象,通過設計創新的理念與方法,為當地提出了相應的產品及服務體系設計。 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于2010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同時,哈尼梯田所處的紅河縣又是國家級貧困縣。因此,“農業創新聯合實驗室”選取紅河哈尼梯田作為項目試點地,既能為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提供可持續的發展方案,又能幫助當地農民實現脫貧。 通過在紅河哈尼梯田的實地調研以及與專家教授們的深入探討,清華美院的近20名學生們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5種創新方案,分別是:稻田認養、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旅游、紅米開發、文化保護與推廣。在活動現場,學生們分組介紹了各自的方案,并獲得了由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的獎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付志勇說,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協調支持下,學生能夠有機會與農民和其他相關人士進行面對面交流,這對我們的方案設計是十分珍貴的。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奎表示,這個項目由多方進行參與,把前沿的科技理念運用到紅河縣的脫貧工作中,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創新案例之一。 會議最后,各方代表和學生們共同宣布“紅河創新計劃”正式落地啟動,5組創新方案將在中國扶貧基金會和其他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做出本土化調整,為紅河哈尼族農戶的增收脫貧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創新方案。 本次活動由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主辦,并獲得了中國扶貧基金會與善品公社的大力支持。來自聯合國機構、政府部門、公益組織、學術界和私營領域的80余名代表參加。 |
相關閱讀:
- [ 06-26]中國專家在日內瓦介紹中國西藏的扶貧發展狀況
- [ 04-03]法媒:大手筆!中國精準扶貧拿出四千億
- [ 07-26]墨西哥政府扶貧援助金遭劫造成7人死亡
- [ 05-28]曼德拉遺產分配部分落實 多數捐贈基金以扶貧濟困
- [ 05-13]屏南“三維”扶貧創模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