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法蘭克福7月17日電 綜述:第三方征信機構有力支撐德國信用體系 新華社記者 沈忠浩 在德國,從開立銀行賬戶,到租房買房,再到各種信貸消費,德國通用信用保險保護協會(SCHUFA)出具的信用證明是訂立商業合同的重要支撐材料。近百年來,以SCHUFA為代表的第三方征信機構已成為德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基石。 SCHUFA從數據交換起家,如今是一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東包括銀行和貿易公司,擁有機構用戶約9500家、個人用戶約210萬,主要向客戶提供信用信息和服務。 以SCHUFA出具的個人信用報告為例,報告包含個人信用分值、評級信息等,說明了個人財務的可靠性和履行付款義務的可能性,具有法律效力,是個人進行租房、借貸和求職等活動時的必備材料。 對德國工薪階層來說,在類似法蘭克福這樣房源緊張的大城市,良好的SCHUFA個人信用報告是其租房時的“搶房”利器,可幫助贏得房東信任;對外國租客來說,個人信用報告則是參與“搶房”的“入場券”。 從SCHUFA的發展模式看,其業務核心是數據。據介紹,SCHUFA擁有約600萬家企業和6770萬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儲存的信用信息數量達9.43億條,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租房記錄、犯罪記錄、賬單和借貸償付狀況、信用卡使用情況等。SCHUFA每年向機構用戶提供約1.7億條信息,向個人用戶提供約250萬條信息。 德國十分注重個人數據保護,德國法律對信息收集和使用作了明確規定。例如,征信機構不得在信用評分中體現個人收入、存款、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等信息。 業內人士指出,SCHUFA的發展基礎是德國經濟社會崇尚的契約精神。無論個人之間、企業之間還是個人與企業之間,信任是訂立合同的前提,而合同的訂立是開展商業活動的必備條件。在這方面,SCHUFA作為第三方機構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也從中獲得了經濟收益,目前年營業額在2億歐元左右。 中國經濟信息社信用領域首席經濟分析師胡俊超表示,德國社會信用體系采取的是典型的混合征信模式,除了以像SCHUFA這樣的私營征信機構為主體的市場模式,還包括以中央銀行建立的“信貸登記中心”為主體的公共模式,以及以行業協會為主體的會員制模式。 SCHUFA董事長米夏埃爾·弗賴塔格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德國消費信貸的償還率約為97.8%,征信機構強大的信用信息收集、分析、評價和預測能力發揮了作用,使德國的信用體系更加安全。 他還說,當下數字化的發展為像SCHUFA這樣的征信機構基于數據進行預測帶來了更多機會,但也帶來諸如電子商務欺詐、網絡身份盜用等挑戰。 |
相關閱讀:
- [ 06-17]穆迪調降土耳其主權信用評級 土方指其“不公”
- [ 10-21]惠譽將塞浦路斯信用評級上調至投資級
- [ 06-20]中國的信用積分正擴展到日常生活
- [ 01-12]標準普爾下調巴西主權信用評級
- [ 12-31]蘋果手機陷“電池門”引用戶不滿 如何重拾信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