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秦嶺深處的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火燒店鎮,姚家五代人歷時70年深耕秦嶺的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傳為佳話。
7月12日無人機拍攝的姚家五代人栽種和養護的5900畝山林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在秦嶺深處的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火燒店鎮,姚家五代人歷時70年深耕秦嶺的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傳為佳話。 姚家植樹護林始于姚祖元的曾祖父姚武臣,20世紀30年代,39歲的姚武臣在留壩縣太子嶺安家落戶,當時山中滿目荒涼,綠意難尋。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留壩縣人民政府號召群眾植樹造林,從此開啟了姚武臣的植樹生涯。在他的帶領下,植樹造林成了姚家神圣的事業。 姚武臣秋冬刨坑、春季種樹,帶著兒子姚甲禮一起播種綠色,前溝后梁的千余畝山坡上遍布父子二人的足跡。姚武臣的孫子姚輝林對哪個山頭是華山松,哪些嶺坡是油松,了如指掌。 1999年,姚家通過山林拍賣,將管護林地擴大到5900畝,全家老少都投身到植樹的隊伍中。2002年10月,年逾百歲的姚武臣老人臨終前向后輩交代,要護好山上的每一棵樹。姚祖元是姚家在留壩縣的第四代,他依托祖輩們栽種的山林,帶動群眾發展林下經濟,在2014年成立“留壩縣芳之源純天然養蜂專業合作社”,目前成員覆蓋114戶村民,合作社年收入200多萬元。 身教勝于言傳,目前正在上小學的姚家第五代姚楚毅、姚楚鑫也在父親姚祖元的帶領下植樹護林,延續家族的綠色夢想。 姚家五代人矢志不渝,深耕林海,是留壩百姓綠化秦嶺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01年到2018年,留壩縣完成公益林建設18.6萬畝,退耕還林14.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1.23%。“林下種藥材、林間養家禽,林上摘干果、林中做旅游”的林業經濟發展路徑,讓當地生態經濟雙豐收。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