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茂 英國《獨立報》網站近日報道稱,美國五角大樓下月將與一家技術公司簽訂價值100億美元的“作戰云”合同,亞馬遜和微軟都在爭奪這個建造軍用級人工智能計算系統的機會。盡管有一些爭議與障礙,然而,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作戰云將從底層架構上引發未來戰場變革。 云計算是大數據智能分析處理的基礎支撐平臺,提供強大的存儲能力和高速計算能力,以支持海量數據資源的動態管理和軟件模型的高性能學習。其技術實現是基于互聯網對相關服務的推送、使用和交付,通常涉及由互聯網提供的虛擬化的、動態擴展的各種資源。通過這種方式,云中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各用戶計算機、各種物聯網終端和設備。而作戰云則是一張覆蓋整個戰場空間的巨型復雜網絡,其中每個合法用戶都能實時貢獻、接受和利用重要信息,充分了解掌握戰場全局態勢,從而加快指揮決策、作戰行動的速度。 智能化時代的基礎設施和核心架構,將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四位一體”規劃設計。猶如人體一樣,物聯網構造了眼耳鼻舌等感官,主要功能是負責各類數據的自動采集;大數據是各種物聯感官所獲取的信息,數據規劃太大之后,就需要云計算進行記憶和存儲,云計算的并行計算能力又促進了大數據的高效智能化處理;而人工智能就是最終獲得的認知經驗、價值規律和知識智慧。 美國五角大樓推動的相關項目將建立一個龐大的云計算系統,由互聯網上的遠程服務器網絡存儲并處理數據。戰爭云將利用這些服務器存儲機密軍事數據,同時提供計算能力,以實現基于人工智能的戰爭規劃。 事實上,作戰云概念最早由美國空軍于2013年1月首次提出,直接動因是解決當前五代機與四代機互聯互通問題,目前作戰云已經成為引領美軍發展的未來作戰概念。它以網絡、云計算等技術為支撐,核心是作戰空間所有可能信息的快速集聚、即時響應、智能調適,實質是對己方透明的一種戰場網絡,具備“自組織、自愈合、逐步降級和冗余”特性。 五角大樓在2018年的一份戰略文件中就概述:“‘云’是全球基礎設施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它將使官兵擁有數據,對保持軍隊的技術優勢至關重要。”具體而言,“作戰云”概念有助于戰場信息聯合與共享,將為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樣式帶來深刻變革,部分平臺將同時擔負作戰、偵察監視、網關節點等多重角色,同時作戰方式也將由固定計劃模式向網絡化、隨機化打擊模式轉變。 當前,美軍在作戰云方面探索較多。2014年8月,美海軍投資1230萬美元啟動了為期5年的“海軍戰術云”項目,2016年在“三叉戟勇士”演習中完成了對“戰術云”的信息共享和分析處理能力的測試。目前的“戰術云”軟件已進入戰場測試階段,已實現快速共享前線作戰單元的最新影像、地圖及其他關鍵信息。 作戰云與其他云計算系統類似,它將把數據和計算機處理器存放在遠離實際使用地點的遠程數據中心。它使用的技術很可能與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或微軟Azure云服務平臺使用的技術類似,盡管它將通過一系列防火墻與普通互聯網完全分離。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開展“體系集成技術與試驗”項目,目的就是發展和驗證一種能將飛機、傳感器、任務系統等有機融為一體的新型架構,為美軍實現“作戰云”提供技術可能。 美國軍方確信,其作戰云系統將使作戰部隊能夠直接接觸到對戰場策略提供幫助的極其強大的人工智能計算機,從而大大提高部隊地面行動能力。士兵們還可以獲得大量機密信息,這些信息將被嚴格加密,以防落入敵人手中。當然,這樣的作戰云系統設想也面臨著一系列技術挑戰,這些技術挑戰主要包括:如何能夠在高度劇烈的對抗中可靠工作,如何能夠確保安全保密,如何與各個軍種舊有的通信鏈路兼容,如何進行前瞻性的設計等。 對此,美國軍方也做了一些工作。如美國國防部支持的“面向任務的彈性云”項目,就旨在開發檢測、診斷和應對網絡攻擊的技術,解決云計算的安全挑戰問題。而列入五角大樓預算的“加密數據的編程計算”項目,則針對那些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加密狀態的數據,開發實用的計算方法和編程語言,從而克服云計算環境中的信息安全挑戰,由于無需在用戶端解密數據,因此網絡間諜的圖謀就難以得逞。 (作者單位:中國空軍某部) |
相關閱讀:
- [ 09-26]美報告顯示NSA丑聞或致美云計算損失350億美元
- [ 03-02]歐洲科研機構將合建“螺旋星云”云計算系統
- [ 07-19]伊朗否認有無人機遭美軍擊落
- [ 07-16]網友欲組團闖“51區”看外星人 美軍方:敢來試試?
- [ 07-15]日媒:因憂美軍部署 俄拒絕啟動向日移交爭議島嶼磋商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