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7月23日無人機拍攝)。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曾是一個“靠海吃海”的貧困漁村,村民主要以打漁、撈螺、養蝦為生,到2016年還有貧困戶33戶156人。為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穩定脫貧,2017年,山新村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濱海田園”民宿項目,將村民的閑置房屋翻修、裝修,發展民宿旅游。該村的民宿旅游項目今年2月開始營業,當地部分村民及貧困戶通過出租房屋、打工獲得穩定收入,村里的環境也得以改善,昔日的貧困漁村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綠樹翠竹中的民宿(7月23日無人機拍攝)。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曾是一個“靠海吃海”的貧困漁村,村民主要以打漁、撈螺、養蝦為生,到2016年還有貧困戶33戶156人。為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穩定脫貧,2017年,山新村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濱海田園”民宿項目,將村民的閑置房屋翻修、裝修,發展民宿旅游。該村的民宿旅游項目今年2月開始營業,當地部分村民及貧困戶通過出租房屋、打工獲得穩定收入,村里的環境也得以改善,昔日的貧困漁村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游客在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附近的沙灘上體驗駕駛沙灘車(7月24日無人機拍攝)。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曾是一個“靠海吃海”的貧困漁村,村民主要以打漁、撈螺、養蝦為生,到2016年還有貧困戶33戶156人。為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穩定脫貧,2017年,山新村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濱海田園”民宿項目,將村民的閑置房屋翻修、裝修,發展民宿旅游。該村的民宿旅游項目今年2月開始營業,當地部分村民及貧困戶通過出租房屋、打工獲得穩定收入,村里的環境也得以改善,昔日的貧困漁村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這是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的一家民宿(7月24日攝)。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曾是一個“靠海吃海”的貧困漁村,村民主要以打漁、撈螺、養蝦為生,到2016年還有貧困戶33戶156人。為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穩定脫貧,2017年,山新村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濱海田園”民宿項目,將村民的閑置房屋翻修、裝修,發展民宿旅游。該村的民宿旅游項目今年2月開始營業,當地部分村民及貧困戶通過出租房屋、打工獲得穩定收入,村里的環境也得以改善,昔日的貧困漁村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這是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的一條小巷(7月24日攝)。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曾是一個“靠海吃海”的貧困漁村,村民主要以打漁、撈螺、養蝦為生,到2016年還有貧困戶33戶156人。為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穩定脫貧,2017年,山新村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濱海田園”民宿項目,將村民的閑置房屋翻修、裝修,發展民宿旅游。該村的民宿旅游項目今年2月開始營業,當地部分村民及貧困戶通過出租房屋、打工獲得穩定收入,村里的環境也得以改善,昔日的貧困漁村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村民在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的一家民宿里整理房間(7月24日攝)。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曾是一個“靠海吃海”的貧困漁村,村民主要以打漁、撈螺、養蝦為生,到2016年還有貧困戶33戶156人。為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穩定脫貧,2017年,山新村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濱海田園”民宿項目,將村民的閑置房屋翻修、裝修,發展民宿旅游。該村的民宿旅游項目今年2月開始營業,當地部分村民及貧困戶通過出租房屋、打工獲得穩定收入,村里的環境也得以改善,昔日的貧困漁村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游客在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的一家民宿里休閑(7月24日攝)。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山新村曾是一個“靠海吃海”的貧困漁村,村民主要以打漁、撈螺、養蝦為生,到2016年還有貧困戶33戶156人。為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盡快脫貧、穩定脫貧,2017年,山新村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濱海田園”民宿項目,將村民的閑置房屋翻修、裝修,發展民宿旅游。該村的民宿旅游項目今年2月開始營業,當地部分村民及貧困戶通過出租房屋、打工獲得穩定收入,村里的環境也得以改善,昔日的貧困漁村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