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檢測員尤里武(左)和同事在整車靜態試驗區對檢測車輛進行漆膜厚度測量(7月16日攝);下圖:涂鍍層測厚儀顯示測量漆膜厚度(7月16日攝)。 “傳說中的火焰山就在這里,地表溫度最高可達70攝氏度以上,對于人來說這是極端惡劣的環境,但對于曝曬試驗而言,這是最佳場所。” 尤里武邊說邊指著遠處的曝曬區,順著手指的方向望去,上萬種產品、各類部件分區一字排開,接受著太陽的炙烤。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曝曬區整理查驗試驗品、采集和監測數據,時長達5小時以上。今年26歲的尤里武來自河南信陽市,是新疆吐魯番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的一名檢測員,大學畢業后來到吐魯番工作已有兩年時間,與烈日和高溫相伴是他的工作常態。干旱少雨的高溫環境,使吐魯番成為眾多國內外車企、材料制造企業及科研院所熱區試驗的首選之地。目前,在新疆吐魯番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共有3萬余件產品和零部件接受曝曬試驗,200余件樣品接受土壤腐蝕試驗。根據不同產品耐高溫、耐腐蝕的不同要求,曝曬的時間也長短不一,最長的試驗時間達到50年之久。 “在這里接受曝曬‘烤驗’的,除了汽車和各類零部件,還有我們這些‘逐日人’。”尤里武說,剛工作時完全不適應這樣的環境,進入夏季,吐魯番高溫“炙烤”模式下,白天最高氣溫達到45攝氏度以上。戈壁中沒有一個背陰的地方,一陣陣熱浪襲來,仿佛空氣都要燃燒起來,汗水剛出來,就被酷熱的太陽曬干了。“干我們這一行的,曬傷、中暑是常有的事兒。” 然而,再惡劣的環境也絲毫不會影響檢測員們采集和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過去國內不具備熱區試驗條件,很多廠商都會去歐美國家試驗,我們試驗中心的建立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尤里武說,“廠家根據我們提供的曝曬數據來鑒定產品質量和新產品研發,所以我們的工作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馬虎。” 來到吐魯番的兩年間,因為忙于工作,尤里武從未好好領略新疆的大美風光,只有日復一日地在大漠戈壁上重復著檢測工作,但他從未后悔過當初的選擇。“熱區試驗屬于一項新興產業,需要大量的人才投身其中。在惡劣環境中工作,實現自我價值,也是不錯的人生體驗。” 尤里武說。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