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北美洲和南美洲交界處的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東西兩面緊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巴拿馬“興起于海洋”。然而由于塑料袋的大量遺棄,周圍海洋污染加劇,與海為伴的巴拿馬人日益感受到來自環境的壓力。 從7月20日起,巴拿馬政府正式宣布在全國范圍內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此舉使巴拿馬成為中美洲第一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國家。 據當地媒體報道,巴拿馬境內所有超市、藥店和零售店從20日起必須立即停止使用聚乙烯材質的塑料袋,而批發商店則可寬限至2020年。違反規定的商家將遭罰款,但一些例外情形可免遭處罰,例如盛放生食等。在超市購物時,依舊能夠使用環保袋,售價為70美分。 據路透社報道,隨著禁塑令的出臺,在巴拿馬城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呼吁民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標語。與此同時,巴拿馬消費者保護局的300名官員也將檢查塑料袋的禁用情況,以確保民眾遵守新規則。其實,巴拿馬議會在2018年就已經立法批準了禁塑令。不管是官方表態,還是民間倡議,都可以看到巴拿馬全國上下對禁止使用塑料袋、整治海洋環境的壯志和決心。 巴拿馬大部分國土與海洋接壤,海洋資源是最重要的財富。1999年收回主權后,巴拿馬運河的樞紐作用極大提振了經濟。廣袤的海洋對巴政府而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依托海洋使巴拿馬的“西半球十字路口”地位不斷鞏固。 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海洋塑料垃圾的積聚,巴拿馬的海洋生態遭遇致命打擊。在巴拿馬近海,海龜、海豹等海洋動物經常因為吞食塑料袋而喪命,因塑料制品纏身而被折磨致死的動物也不在少數。此外,巴拿馬面積小、生態系統調節能力弱,廢棄塑料袋因不可回收和不可降解,對該國生態系統挑戰不小。 英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曾預測,如果對塑料袋不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全球海洋中塑料垃圾的重量到2050年將超過魚類的重量。 廢棄塑料袋引起的白色污染對于生物多樣性的危害極大。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去年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和痛心的消息。在泰國南部海域中發現了一只死去的巨頭鯨,尸檢發現,這頭巨頭鯨體內竟有80多個塑料袋,重達8公斤。這樣的例子只是滄海一粟,據全球環境規劃署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制品進入海洋,直接造成數以萬計的海洋生物死亡。 塑料袋的使用周期極短,這就造成了巨大浪費。經測算,一個塑料袋的使用時間大約在12分鐘,而當人類用完塑料袋后,這些遺棄的垃圾便會囤積起來,甚至會被直接傾倒到海洋中。 如今全球范圍內已經有多個國家實施禁塑令,這些國家全部或部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英國去年1月發布環保計劃,宣布將在2042年之前消除所有塑料廢棄物。智利在今年2月正式頒布禁塑令,由此成為拉美首個全面禁塑的國家。 對于大部分沿海國家而言,廢棄塑料袋已經成為脆弱生態系統的“難以承受之重”。每年經印尼進入海洋的塑料廢棄物達到130萬噸。面對日益迫切的環保形勢,印尼政府也重啟了包括禁塑令在內的一系列應對措施。(見習記者 沈欽韓) |
相關閱讀:
- [ 03-21]夏威夷州議員提議大規模禁塑 已在州參議院通過
- [ 09-11]澳大利亞“禁塑”風吹向民航 維珍航空率先行動
- [ 08-04]智利正式頒布“禁塑法” 成拉美首個全面“禁塑國”
- [ 03-06]為保護海洋環境 巴拿馬政府頒布“禁塑令”
- [ 08-29]肯尼亞全面實施“禁塑令”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