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維也納7月28日電 (國際觀察)多國發聲能否破解伊核問題僵局 新華社記者 趙菲菲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聯委會)28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特別會議,討論協議執行相關問題。由于近期海灣局勢不斷升溫,各方普遍對這次會議極為關注,一些媒體甚至將其稱為“挽救伊核協議的最后一搏”。 分析人士認為,各方在會議中表態積極,有利于緩解劍拔弩張的海灣局勢,但鑒于歐洲國家很難在保障伊朗相關經濟利益方面有實際進展,伊核協議能否得到挽救仍有待觀察。 重申決心 維也納外交消息人士稱,此次聯委會特別會議是應英、法、德三國和伊朗要求緊急召開的。會議由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施密特主持,伊朗副外長阿拉格希、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以及英、法、德三國相關官員與會,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率團出席。 會上,各方重申將尋求在聯委會框架內解決履約相關問題,確保完整、有效執行協議。各方堅決反對美國利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阻撓他國執行協議,承諾繼續采取措施減少美國單邊制裁的影響。 此前因履約問題而矛盾上升的伊朗與歐洲三國在會上表達了各自觀點。三國要求伊朗盡快全面恢復履約,但也認為當前伊朗突破核協議的相關舉措尚不構成嚴重違約事件。伊朗則要求三國加速履行自身義務,采取更多措施落實伊朗的經濟紅利。雖然雙方觀點不同,但傅聰評價說,會議氣氛總體良好、專業。 阿拉格希也表示,會談具有建設性,盡管不能說解決了問題,但所有與會方都表達了對挽救伊核協議的決心。 俄羅斯常駐維也納國際組織代表烏里揚諾夫將會議成果總結為達成了三點共識,一是繼續致力于解除對伊制裁,二是各方共同承擔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和福爾多核設施改造的義務,三是商定于近期召開部長級會議。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對伊不斷施壓和海灣局勢持續緊張的形勢下,各方在此次會議上釋放出愿意攜手挽救伊核協議的信號,對緩和局勢具有積極作用。 對歐不滿 伊朗與歐洲三國的矛盾是本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背景。2015年7月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核心是,伊朗以限制核活動為條件換取聯合國和西方國家取消對伊經濟制裁。美國去年5月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并恢復對伊制裁后,伊朗采取了以“戰略耐心”回應美方“極限施壓”的策略,希望其他各方能夠堅持履行協議,提供協議承諾的部分經濟紅利。 然而,美國不但禁止本國企業與伊朗的經貿往來,還以“長臂管轄”方式威脅制裁與伊朗交易的他國企業。為此,英、法、德今年初宣布建立與伊朗的“貿易往來支持工具”結算機制,幫助歐洲企業繞過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和支付體系繼續與伊朗貿易。但對歐洲企業來說,在美國市場和伊朗市場必須二選一的情況下,結果不言而喻。這一結算機制成為“沒有油的汽車”,無法真正落實。 歐洲國家在履約上沒有進展使經濟因制裁遭受重創的伊朗日益不滿。伊朗總統魯哈尼今年5月宣布將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此后,伊朗先后突破了低豐度濃縮鈾存量300公斤的上限和濃縮鈾豐度3.67%的上限。伊朗政府還宣稱,將每隔60天削減一次其所履行的伊核協議義務,直到歐洲拿出保護伊朗利益的具體方案。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雖在言語和行動上毫不妥協,但仍反復表達留在伊核協議內的意愿,其行動截至目前仍可控可逆,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主要意圖還是敦促歐洲采取切實行動。 問題難解 盡管與會各方此次都表達了挽救伊核協議的決心,但分析人士指出,伊朗與歐洲三國在履約問題上的矛盾并不容易解決。 伊核協議是包括歐洲三國在內的各方長期努力取得的外交成果,而且美國的“長臂管轄”使伊核協議達成后歐洲企業與伊方簽下的許多經貿“大單”不得不中止,歐方的一些先期投資也“打了水漂”。因此歐洲三國一直主張維持伊核協議,反對美國單方面退約和對伊制裁的行為。 但問題是,即便歐洲國家的政府有繼續與伊朗開展經貿往來的意愿,然而經貿活動的主體是歐洲的企業,它們不會因政府意愿而去冒得罪美國的風險,政府也無法強制它們這么做。而且美國堅持對伊“極限施壓”,歐洲國家也難以說服其改弦更張,因此要滿足伊朗對經濟紅利的要求可謂困難重重。 同時,伊朗為逼歐洲國家采取切實行動而突破伊核協議,也必然引發歐洲國家不滿。如伊朗繼續升級突破舉動,其與歐洲國家的矛盾恐將加深。 此外,歐洲三國中,英國在伊核問題上的態度存在一定變數。在英國與伊朗互扣油輪事件發生后,英國向霍爾木茲海峽派遣軍艦護航,英伊關系緊張。同時,英國新政府謀求與美國加強“特殊關系”,希望“脫歐”后與美國達成自貿協議,因此在對伊政策上有可能向美國靠近。 |
相關閱讀:
- [ 07-29]各方重申將堅定維護和執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 [ 07-29]伊核協議簽署國會談在維亞納舉行 伊官員:富有建設性
- [ 07-24]伊朗宣布28日將出席維也納會談 盼挽救伊核協議
- [ 07-20]默克爾:伊核協議遭破壞不是伊朗單方面的責任
- [ 07-18]“油輪風波”為伊核問題添戲碼 伊核協議命運何去何從?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