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日電(冷昊陽) 1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建立訴前調解案件管理系統,做到逐案登記、全程留痕、動態管理,并將訴前調解工作量納入考核統計范圍。 在發布會上,最高法立案庭庭長錢曉晨介紹,《意見》圍繞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以兩個“一站式”建設為主線,分三個部分規定了推進工作的總體要求、工作措施和組織實施。 《意見》指出,完善訴調一體對接機制。促進訴調對接實質化。建立由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及調解員組成的調解速裁團隊,及時做好調解指導,強化訴調統籌銜接,做到能調則調,當判則判。 《意見》具體闡明,對起訴到法院的糾紛,釋明各類解紛方式優勢特點,提供智能化風險評估服務,宣傳訴訟費減免政策,按照自愿、合法原則,引導鼓勵當事人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對能夠通過行政裁決解決的,引導當事人依法通過行政裁決解決;對適宜調解且當事人同意的,開展立案前先行調解。 其中,調解成功、需要出具法律文書的,由調解速裁團隊法官依法辦理;調解不成的,調解員應當固定無爭議事實,協助做好送達地址確認等工作。明確訴前調解時限,規范調解不成后的立案和繁簡分流程序。 《意見》還特別提出,建立訴前調解案件管理系統,做到逐案登記、全程留痕、動態管理,并將訴前調解工作量納入考核統計范圍。 同時,《意見》還對案件“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相結合的便民立案模式錢曉晨作出規定。 錢曉晨介紹,《意見》除了要求對符合受理條件的起訴原則上當場立案外,還對網上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務兩項重點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對當事人選擇網上立案的,除確有必要現場提交材料外,一律網上立案;普遍推行跨域立案服務,實現就近能立、多點可立、少跑快立。 此外,錢曉晨還介紹了訴訟服務指導中心信息平臺。他表示,平臺通過建立質效評估體系,實現對全國法院訴訟服務工作的大數據管理。上級法院可以自動監測、全程監管和評估分析下級法院訴訟服務工作,一旦發現推進不力、工作不規范的情形,即時督促整改。(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