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啟明星”指引少年探求未知世界 北京市八一學校的學生在北京市中小學生特色科技活動展示上體驗VR技術(2018年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久違的大雨,一掃京城連日的暑氣。 北京市八一學校天工苑通用技術中心的通道里,即將升入高三的張馨心輕輕扶正自己設計制作的展板。展板的內容——“基于衛星轉發和‘黑匣子’的自然災害實地數據監測系統”反映著她過去兩年的學習成果。 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八一學校,同正在研制科普小衛星的老師和學生們交流,肯定他們通過科普活動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做法。當年年底,科普小衛星發射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又給研制團隊的學生回信,叮囑孩子們“保持對知識的渴望,保持對探索的興趣”。 “第一顆小衛星成功發射的消息,在我們學校大屏幕上滾動播出了整整一周。”當時正在上初中的張馨心,被深深震撼了。 仿佛一顆“啟明星”,科普小衛星吸引著張馨心努力考入這所學校,成為團隊一員。編程控制、樣本培育、走進高校實驗室觀摩取經……她陪伴著亞軌道飛行器“方舟一號”從無到有,從圖紙變為現實。今年6月,這個攜帶太空生物實驗艙的飛行器在內蒙古成功發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切只是張馨心學習探索的一個側面。這個看起來白凈文弱的女孩是學校動漫社社長,喜愛籃球,擅長定向越野。“學校開設了機器人、陶藝、足球、京劇、舞蹈等各個門類的項目制課程,鼓勵我們不斷觸碰、探索未知的世界。”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學校時指明的方向,在校黨委書記牛震云看來,同學生們面臨的升學要求并不矛盾。 “興趣的開啟、精神的培養,是學習的‘永動機’。”牛震云說,“讓孩子們對內探究自己的稟賦天性,對外了解行業與職業,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的積累,信心滿滿走進考場,同時也成為生機勃勃、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即將備戰高考的同時,張馨心也期待著第二顆、第三顆科普小衛星發射成功的消息。同時,她的目光,已經投向更遠更高的世界:“在未來,航天科技不會只停留在探索太空。我想從事環境保護、自然災害監測等方面的工作,更多地造福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