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吳起縣倒水灣村民張新介紹中央紅軍曾住過的窯洞,他爺爺張憲杰曾給中央紅軍提供了做飯的水缸。
空中俯瞰吳起鎮“切尾巴”戰役所在地(8月7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中央紅軍為何能在兵乏馬困之際,打贏“切尾巴”戰役?這與深厚的群眾基礎密不可分。 “為了支援中央紅軍,當地群眾不分白天黑夜集中大批糧食和生活用品,驢馱人背,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形成了多個川流不息的送糧大軍。”呂軍是吳起縣革命紀念館老館長,他說,當地百姓看到中央紅軍戰士在陜北寒冷的時節依然身著破舊單衣,就組織上百位氈匠為中央紅軍趕制了一批氈衣和毛被套,許多婦女也放下家中的活兒連夜為中央紅軍精心制作衣服、鞋襪。 至此,中央紅軍切掉了長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這場勝仗是中央紅軍結束長征的最后一仗,也是中央紅軍進入陜北蘇區的第一仗。為了紀念“切尾巴”戰役的勝利,當地群眾將平臺山改名為勝利山。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