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聯合國警告,世界必須改變管理土地、生產和食用食物的方式,以遏制全球變暖;若不采取行動加以應對,糧食安全、健康和生物多樣性都將面臨風險。 據報道,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8月8日發布的特別報告中說:“拖延行動……可能給一些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轉的沖擊。從長遠來看,這可能導致這些生態系統排放量顯著增加,從而加速全球暖化。” IPCC在為政策制定者準備的近60頁報告摘要中指出,土地與氣候密切相關,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消費模式改變,土地和水資源使用率已提高到“前所未見”的水平。目前,人類活動直接影響著全球超過70%的無冰土地,農業的淡水使用量占總使用量的70%。 2007年至2016年,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有23%來自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使用活動。若把食品生產相關活動包括在內,這一數字更高達37%。愛丁堡大學碳管理教授雷伊針對這份報告置評時說:“這是一場完美風暴。有限的土地、不斷擴張的人口,一切都被包裹在令人窒息的氣候緊急狀態中。” 報道稱,報告中指出,自工業化前以來,地表氣溫已上升1.53攝氏度,為全球平均氣溫升幅(0.87攝氏度)的兩倍。這種暖化帶來了更多熱浪、旱災和暴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隨著極端氣候事件因暖化而日益頻繁,全球食物鏈受到的影響也更大。到2050年,全球谷物價格中值預料將提高7.6%,這將導致食品漲價,從而加劇糧食不安全的風險。 若人類能改而以植物性食物和以可持續方式生產的動物性食品為主,到2050年全球將減少使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屆時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有望減少0.7億至0.8億噸。改善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問題,則預計可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0.4億至5.8億噸。 另一方面,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指出,氣候暖化不僅會造成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現象,還可能直接影響我們的飲食和健康。 該大學7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受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影響,過去30年大西洋緬因灣的鱈魚和藍鰭金槍魚的汞(俗稱水銀)含量,分別增加了23%和27%,這可能造成兒童患上神經系統疾病。 據悉,哈佛2018年一項研究發現,燃煤電廠是美國最大汞排放源。煤炭燃燒時釋出的污染物會進入泥土和水源中,被水生生物和魚類吃掉。 隨著海洋變暖,小魚因能量需求變高而吃下更多含甲基汞(methylmercury)的水生生物,這些小魚進而會被金槍魚等大魚吃下。甲基汞可能導致食用者頭腦和神經系統嚴重受損,對嬰幼兒的害處尤其大。 |
相關閱讀:
- [ 07-30]全球變暖使古老的約書亞樹面臨滅絕
- [ 07-24]冰島為消融冰川建紀念碑 呼吁關注全球變暖
- [ 07-11]受全球變暖影響 日本雷鳥可能在本世紀末滅絕
- [ 07-08]迄今最廉價有效的解決方案—— 種上萬億棵樹或能緩解全球變暖
- [ 07-02]研究: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或加劇全球變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