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內部(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改革之變,大國首都新宏圖 1979年,首鋼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1988年,國內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的前身——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 2015年,北京成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 …… 開多個領域之先河,北京在改革大道上闊步前行。 “自由組合、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中關村的第一代創業者、四通集團原總裁朱希鐸對幾十年前的改革口號記憶猶新。 從新中國成立前京郊的一個普通小村莊,到如今的“國家名片”,改革開放把中關村推上歷史舞臺。大批科技人員秉持著“科技報國、實業報國”的理念,在中關村扎根創業。 “如果說農村領域改革是小崗村首開先河,那么科技領域就是在中關村。”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說。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科技事業取得了驕人成績: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建設我國第一臺高能加速器、研制我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 一個又一個“第一”,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不斷強化頂層設計,與科技部等10個國家有關部門、單位組成北京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構建“一處七辦”工作機制,制定分年度滾動實施的工作方案及任務/項目清單……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立足于“四個中心”建設,北京努力破除制約創新的桎梏藩籬,不斷豐富完善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京華大地上再次掀起改革大潮。 2015年5月,國務院批復《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同意在北京市開展為期三年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北京成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 啟動編制8個領域改革開放三年行動計劃;出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和項目申報指南……一系列“京味”改革正在打造中國服務業擴大開放新高地。 成績面前,北京仍在自我加壓,扛起首都使命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再一次走在全國前列,成為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北京城市發展發生深刻轉型,實現了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 北京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質量繼續提高—— 今年上半年,北京新經濟增加值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1%,約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三分之一。 跨進新時代,京華起宏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北京正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而接續奮斗! 北京南部,呈“鳳凰”狀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已經竣工,萬事俱備,只待啟用——首都北京,在新的偉大時代,必將鳳翔于天,越飛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