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在日本長崎和平公園,民眾在紀念儀式現(xiàn)場悼念。日本長崎市9日在和平公園舉行原子彈爆炸74周年紀念儀式。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促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zhàn),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8月9日,民眾在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中心地悼念。日本長崎市9日在和平公園舉行原子彈爆炸74周年紀念儀式。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促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zhàn),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8月9日,民眾在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中心地悼念。日本長崎市9日在和平公園舉行原子彈爆炸74周年紀念儀式。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促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zhàn),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這是8月9日在日本長崎和平公園拍攝的千紙鶴。民眾以千紙鶴表達悼念、呼喚和平。日本長崎市9日在和平公園舉行原子彈爆炸74周年紀念儀式。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促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zhàn),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8月9日,在日本長崎和平公園,85歲老人山脅佳朗作為死難者家屬代表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日本長崎市9日在和平公園舉行原子彈爆炸74周年紀念儀式。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促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zhàn),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8月9日,在日本長崎和平公園紀念儀式現(xiàn)場,一只鴿子飛過和平祈念像上空。日本長崎市9日在和平公園舉行原子彈爆炸74周年紀念儀式。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促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zhàn),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這是8月9日在日本長崎和平公園拍攝的紀念儀式現(xiàn)場。日本長崎市9日在和平公園舉行原子彈爆炸74周年紀念儀式。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為促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盡快投降,美軍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zhàn),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