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官員在《歐洲時報》德文網刊文《不要讓香港陷入混亂》
2019-08-14 10:58:37??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李雅蘭 李雅蘭 |
分享到:
|
國際在線報道: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博喜文博士近日在《歐洲時報》德文網上刊文《不要讓香港陷入混亂》。 文章說,我對本周發生在香港的事件有非常堅定的判斷。這與我被冠以的所謂“親華”立場毫無關聯。我是一名法學家。早在大學期間,我就重點研究了公共權力,特別是國家機構。沒有穩固的國家機構,人類和世界都將陷入混亂。近期德國的一些新變化令我擔憂。2017年G20峰會期間,發生在漢堡的街頭恐怖犯罪事件對我們所有人來說仍歷歷在目,德國因此在全世界面前顏面掃地。不僅部分德國政界人士低估、忽略了所謂“反全球化人士”的犯罪潛質,而且在事件發生后,還有部分政界和媒體人士稱這些人是“消防員”,而不是“縱火犯”,并批評警方執法過于嚴厲。 今年9月還可能發生更大的混亂。某一囂張的團伙宣稱,將阻撓法蘭克福車展,并在網上公開動員人們違法犯罪。“抵制法蘭克福車展!搞砸他們的派對!”作為標語,赫然出現在這一名為“運轉失靈”的團伙的網站上。活動發起者聲稱,9月的抗議活動“不合法,但合理”,并拒絕與車展主辦方對話。“不合法,但合理”,無異于對法制國家的戰斗口號,意味著“我們不遵守法律,而是為所欲為”。而不得不面對此類挑戰的德國警察,卻往往得不到政界和媒體的全力支持。 瑞士警方和司法機關最近的做法,令我感到欣慰。逾百名所謂“氣候抗議者”在瑞士信貸集團、瑞銀集團等瑞士大銀行前靜坐集會。身著工裝、口罩遮面的示威者用自行車、盆栽桶和煤炭堵住了瑞士信貸集團位于蘇黎世市中心閱兵廣場的總部大樓和瑞銀集團位于巴塞爾亞琛廣場的辦事處入口。示威者企圖通過抗議活動引起人們對所謂“瑞士大銀行在氣候變化中作用”的重視。警方拘留了示威者兩日,但有關“警方和司法界過度干預”的呼聲甚高。 我們承認,憲法保障言論和集會自由,但這并不意味著保障以或多或少的暴力阻礙他人實現自身自由權利的權利。在此背景下,我對香港當前局勢已有非常堅定的判斷。示威者對國家機構的某項法律草案公開表達不同意見,無可厚非。但隨著事件的發展,人們很快發現,此事并非關乎某一具體法律草案,而是以在香港制造混亂與動蕩為目的。在“沖擊立法會”事件中,蒙面示威者一開始用鐵籠車撞壞立法會玻璃門,企圖強行闖入立法會。緊接著在晚間,又有多名暴力分子闖入立法大樓并占領會議廳,撕毀墻上的畫像并噴字涂鴉。對國家秩序的蔑視已經不能更明顯了! 西方媒體對近期香港一系列破壞公共生活秩序的行為的報道也如出一轍。我不贊同破壞者自稱的,且令人遺憾地出現在德媒報道中的“大罷工”概念。罷工是指停止工作,但此事涉及的是主動的暴力行徑。“示威者”封鎖鐵軌和火車站,導致鐵路和公交服務中斷,道路嚴重堵塞,香港機場200個航班取消,其他地方的街道也被封鎖,那些想按日常節奏生活的人被那些破壞者強行“拉上船”。 修法草案早已中止,但暴亂仍在持續,且有增無減。從這點就能看出,這些激進分子并非針對某項具體法案。他們立馬又提出,要求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辭職。而據我所知,林表現克制,一直在努力尋求平衡。那些制造暴動和混亂的人猶如火焰,你越妥協,他們就越沒有下限、越貪婪。 中國政府和黨的領導層發出的明確警告正是時候。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光表示:暴力分子不應低估特別行政區警察和司法機構的權威。犯罪分子——恰如其分的叫法,不應將中國政府的克制當作軟弱。楊還指出,這是對一小撮不知廉恥的暴力犯罪分子及其背后骯臟勢力的明確警告,玩火者必自焚,這些人最終都將受到懲罰。 我自己也認為,為了香港這座城市和整個中國的利益,香港之“火”只有以堅定決心和強硬態度才能撲滅。雖然西方媒體中將再次充斥對中國的惡意解讀,但月亮不會因為犬吠而受到干擾。 |
相關閱讀:
- [ 08-14]海外人士譴責香港極少數違法分子暴力行徑 支持特區政府和警方止暴制亂
- [ 08-14]西方現退役警察介紹處理激進示威方式 認為香港警方冷靜克制
- [ 08-13]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務
- [ 08-13]香港再拘捕149名激進示威者 市民自發慰問警察
- [ 08-12]止暴制亂!人民網五評當前香港局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