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app讓一鍵出行、一鍵訂餐、一鍵娛樂成為可能,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成為各行業爭奪互聯網賽道的一個發力點。 然而,隨著用戶對“一鍵get”越發依賴的同時,app大有泛濫之勢:不僅讓用戶在app的海洋里找不著北,還因廣告、能耗、重復建設等問題,成為用戶“指尖上的負擔”。 膨脹的app成手機“不能承受之重” “在銀行開個戶,多了10個app?!痹谕馄蠊ぷ鞯陌最I田原抱怨道。剛剛在銀行開完卡的她,又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下載app,并在app上做了一系列綁定操作?!癮pp總閃退或沒反應,浪費了不少時間?!?/p> 為驗證已下載app的真偽,她在app store搜索開戶行名稱,居然出現了涵蓋手機銀行、理財、校園、購物、導航等不同業務的17個app。“同一家銀行搞十來個app,每個app的功能設計和服務重點,我們根本搞不清楚。之后也不會再打開?!?/p> 與田原有類似感受的用戶不在少數。不少受訪者說,同一家電商,不僅有商城app,金融app,還有超市app;同一座城市,公交用1個app,地鐵要裝1個app,去醫院掛號每家醫院都要下載1個app,辦理政務每辦理1項需要1個app,超市發折扣券要想使用還要下載app…… “手機里不裝上百個app,感覺生活‘難以為繼’?!?0后公務員小于有點無奈。他說,盡管不定期卸載清理,還是常常在滿屏的app海洋里找不著北。 日前,工信部對市場上各類app進行統計和監測的結果顯示,我國移動應用程序總量高達449萬款。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類等8類應用下載量超過千億次。 大多數用戶的手機上,少則數十個、多則上百款的app鋪滿幾頁手機屏,想找到想用的要來回翻幾頁。曾經app帶來的“一部手機在手,吃穿用行都有”的便捷,逐漸迷失在滿屏的應用海洋里,成為手機“不能承受之重”。 “指尖上的便捷”還是“指尖上的負擔”? 一些用戶反映,許多app的設計很“雞肋”,功能不常用、不實用,但棄用后又偶爾有掃會員碼、查詢消費記錄等需要,常常望滿屏app而卻步,使之成為“指尖上的負擔”。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app不同程度地出現閑置、重復建設等問題,背后是app建設中常見的三個誤區: ——功能分散、各自為政。一位為商業銀行提供技術服務的工程師向記者介紹,一個銀行app的發布流程是,某業務部門結合自身業務,向公司提起“開發app”的申請,審批之后即可進行開發制作。 “讓用戶下載app,主要是考核的驅使。因此常出現不同業務線‘各自為政’、各自打造app的現象。加之開發經驗不足、對用戶需求了解不透,導致了‘僵尸app’的產生。”該工程師說,冷門業務也要單設app,其實下載量和日活躍用戶數都非常低。 ——粗制濫造,用起來糟糕。手機app太多太雜,是個部門就想建設,是app質量無法保證的原因之一。 “進入app首頁需等待1分鐘,點擊‘預約診療’‘生活繳費’等按鈕,頁面無法跳轉;點擊‘生活資訊’顯示一片空白。用起來,體驗很糟糕?!毙∮谡f,在app store上,很多政務app評分都低于3分。 App還成為廣告泛濫的重災區。記者下載并進入某城市的地鐵app,除了進出閘機時用到的掃二維碼功能外,九成內容是餐廳優惠券、信用卡廣告、面膜廣告等,成為用戶詬病的一大因素。 ——app泛濫成“能耗殺手”。記者調查發現,大量app不僅占用數據資源,占用手機內存,還耗能驚人。 “手機剛買不到一年,就被滿屏的app拖累得跑不動了?!笔茉L工程師透露,為了讓通信通道時刻保持活躍,開發方通常會讓自家軟件互相喚醒,因此耗能很大。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焦海龍告訴記者,隨著功能的增強,手機app會產生顯示屏、網絡連接、CPU、硬件模塊等方面的耗能,上百個app能耗的累加,對手機性能、響應速度、溫度、壽命等影響較大。 從需求和體驗出發,提升用戶的“數字獲得感” “不論是一家銀行17個app,還是一座城市100個政務app,主要是由于app建設前缺少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不少政務app的負責人只清楚具體幾個功能,而不是從全面解決用戶痛點的維度去做規劃設計。”宇信科技原副總裁孟東煒說。 “app的開發成本和維護成本都很高,適合較為高頻的服務。偶爾辦理的業務其實無需通過app進行。過多的app不論對開發單位還是消費者,都是負擔?!睌灯熘强釀撌既颂迄i建議,加強app開發前的審批制度,考量app建設的必要性,克服重復建設、app閑置等問題。 業內建議,在明確app建設必要性的基礎上,應對不同業務的app進行整合。“目前,部門間數據沒有打通、業務壁壘尚未打破,給app的整合造成阻礙。”唐鵬說。 北京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總工程師穆勇認為,整合不只是統一界面、把所有業務系統簡單集中在一起,而是在現實中做好業務協同,打破部門壁壘。同時還應建立數據共享制度,明確數據使用規則,避免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情形。 科技的意義是讓生活更便捷,而不是讓指尖有負擔,手機更費電。“一個品牌有多個app,一個城市100個政務app,是由于沒有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考慮問題?!泵蠔|煒建議,引入事后評價制度,從用戶體驗出發,才能提升用戶的“數字獲得感”,讓便捷不“變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