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宛若一條金色的緞帶東入大海。在人們的印象中,“黃河之水天上來”,一路奔流入海,但其實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近30年,黃河曾多年出現斷流。
河暢其流水復清 勾勒綠色發展新畫卷 車輛在位于黃河兩岸的河南省臺前縣吳壩鎮和山東省東平縣銀山鎮之間的浮橋上行駛(2018年6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攝 20年黃河水不曾斷流,不僅為沿線城鄉發展提供了水資源,生機勃勃的黃河也成為一條生態廊道,輻射75萬平方公里的綠水青山,黃河水資源成為“中國糧倉”豐廩的重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是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生態環境改善的定盤星。 可素娟說,黃河流域及供水區的內蒙古、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區)是我國糧食主產區,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等地是我國重要能源基地,統一調度以來通過對黃河水資源的合理分配、科學調度、動態管理,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各省(區)引黃用水需求。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