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滔滔大河,蜿蜒九曲,宛若一條金色的緞帶東入大海。在人們的印象中,“黃河之水天上來”,一路奔流入海,但其實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近30年,黃河曾多年出現斷流。
這是2018年12月25日在河南省長垣縣境內拍攝的黃河濕地萬鳥飛臨盛景(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馮大鵬 攝 黃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化儒說,水量統一調度使黃河非汛期下游保持了一定的流量,給河流自身留出了“生態水量”,對下游河流生態系統進行了修復。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濕地明水面積由原來的15%增加到現在的60%,自然保護區鳥類增加到368種,久違的洄游魚類重新出現,河口三角洲生態系統再現碧野萬頃、鷗鳥翔集的盎然生機。 20年來,從頻繁斷流到河暢其流,精準的水資源調度和管理讓黃河斷流成為歷史,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治理大江大河的能力和執政管理水平,也為世界其他大江大河解決水資源問題提供了參考。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