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下長城”再露真容
日前,位于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境內的潘家口水庫蓄水量減少,水庫內一段“水下長城”再次露出水面,景色壯美。這段水下長城是明長城的遺址,20世紀70年代因建設水利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下閘蓄水,部分長城隱沒水下,從而形成“水下長城”奇觀。

大熊貓思嘉的“生日派對”
當日,大熊貓思嘉在中國亞布力熊貓館度過13歲生日。熊貓館的飼養員為思嘉準備了美食和玩具,思嘉在自己的“生日派對”上邊吃邊玩,萌態十足。大熊貓思嘉于2006年8月12日出生于四川臥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2016年7月5日來到位于黑龍江省的中國亞布力熊貓館。

西雙版納舉行關愛亞洲象公益活動
8月12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區的亞洲象在巡游。當日是世界大象日。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區舉行關愛亞洲象公益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齊聚野象谷景區,給大象喂食胡蘿卜、菠蘿、西瓜等,倡議關愛亞洲象,保護其生存環境。

海拔4000多米,魚群為啥還能“活蹦亂跳”?
8月8日,長江科學院的科考隊員李偉在科欠曲準備采集魚類樣本。

泥土變身非遺花磚
花磚是安徽省涇縣茂林鎮特有的一種古建裝飾材料,主要用于門、墻、窗戶的裝飾。上品花磚呈青白色,不僅花紋清晰、圖案雅致,而且具有手感輕柔、不沾灰的特點。明清時期,花磚開始普遍運用于茂林當地民宅中。然而,花磚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加上花磚藝人因躲避戰亂流落他鄉,花磚制作工藝一度失傳。20世紀90年代,茂林人開始重新挖掘花磚制作工藝,逐漸恢復了花磚的生產。如今,花磚制作工藝包括取土、制坯、燒制、水磨等12道大的工序。2014年,花磚制作技藝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藏北安多牧區的“天線帽”
在西藏那曲市賽馬節上拍攝的男式“天線帽”(8月10日攝)。西藏藏北安多縣牧民有戴“天線帽”的傳統,“天線帽”傳統上由羊羔皮、狐貍皮等縫制,現多為羊羔皮及人造皮縫制。不論男女所戴的“天線帽”頂上都有一根類似天線的條狀彩線編織物豎起。

“品味”夜冰城
時下,冰城哈爾濱市正值旅游旺季。夜幕下的哈爾濱別有韻味,人們在夜色中感受清爽江風,欣賞歐式建筑,品嘗冰城小吃,在清涼愜意中“品味”夜冰城的豪爽與嫵媚。

暑期里的“小小講解員”
來自烏魯木齊市第59小學的文藝揚是一名在新疆博物館進行志愿服務的“小小講解員”,開學要上二年級的她每周到新疆博物館做兩次志愿服務,每次大概用一上午的時間講三到四場。文藝揚說:“通過做講解我學到了好多知識,好多游客都喜歡聽我的講解,我覺得特別開心!”

文港毛筆:一筆傳承千年久 四海遠銷百貨興
目前,文港鎮擁有毛筆生產企業和作坊2600余家,產品種類涵蓋多個系列和多種規格,還拓寬延伸到油畫筆、化妝筆等多種筆類,從事制筆及相關文化用品人員約2.2萬人,產品遠銷海內外市場。2018年,該鎮的毛筆產量達7.8億支,實現產值23.15億元。

賞荷覓清涼
時下,廣西南寧市不少地方荷花盛放。嬌艷的荷花、碧綠的荷葉,給炎熱天氣里的人們帶來淡淡荷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