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向陽而生》攝制組的孩子們在校園中(8月15日攝)。
暑假期間,在河北省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原本安靜的校園變得熱鬧起來,由該校師生自行創作的微電影《向陽而生》正在加緊拍攝。
影片由該校學生出演,講述了一名農村留守兒童自立自強,由最初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到將思念之情轉化為學習動力,并立志長大后成為一名醫生的故事。
北嶺中心小學地處內丘縣西北丘陵地區,這里土壤貧瘠,產業結構單一,很多農民靠外出打工養家。全校330多名學生,留守兒童占比近55%。為了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2014年,學校成立了“星光”微電影工作室,開始嘗試拍攝微電影,至今已完成了7部作品。
學生的故事就是劇本,老師擔任導演,學生就是演員。“我從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自信和樂觀,學會了堅強和感恩。”《向陽而生》的主演冀紫涵說。天氣雖然炎熱,但劇組里的孩子們對臺詞、拍攝、轉場……一幀幀的影像,正在將孩子們的“電影夢”變為現實。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向陽而生》攝制組在主演冀紫涵家中拍攝(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向陽而生》攝制組在主演冀紫涵(前)家中拍攝(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向陽而生》攝制組行走在轉場的途中(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向陽而生》攝制組在主演冀紫涵家中拍攝(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位于河北省內丘縣丘陵地區的北嶺中心小學(8月1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學生在拍攝微電影《向陽而生》(8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在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向陽而生》的演員們在背臺詞(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向陽而生》攝制組完成一天的拍攝,行走在返回學校的途中(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老師在指導學生剪輯視頻(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學生在拍攝微電影《向陽而生》(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