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邱貴興(右)和婦產科主任醫師林守清(8月12日攝)。兩人結婚51年,從醫51年。他們說,醫師節是對醫生的一種鼓勵,希望借助這個機會多做一些對老百姓有益的公益活動。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郎景和(右)與物理醫學康復科主任醫師華桂茹(8月16日攝)。相伴51年的他們默契十足,聊天時經常異口同聲說出同樣的字句。在兩位醫師眼里,慶祝節日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努力做好醫生,為病人更好地服務。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武永吉(右)和神經科主任醫師張振馨(8月13日攝)。兩人結婚已經51年。夫妻倆說,“很好地對待每一位來看病的病人,解決每一位病人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是醫師節最好的禮物”。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任洪智(左)和婦產科主任醫師徐苓(8月13日攝)。他們從醫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高海拔的西藏那曲地區,在進藏的路上領了結婚證,一起走過49年的時光。他們覺得,同行成為夫妻會特別有共同語言,也能夠互相理解。醫師節是社會對醫生的認可,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醫師節最好的慶祝。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北京協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劉大為(左)和遠程醫學中心職工王文芳(8月13日攝)。因為重癥醫學專業的特殊性,照顧家庭的責任主要由王文芳承擔。劉大為說,妻子是他能夠托付全部生命的人。王文芳說,兩個人平平淡淡走過33年,感覺一路有他挺好。劉大為向記者透露,他將在醫師節為妻子準備一份神秘禮物。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劉洪生(右)和神經科主任醫師倪俊(8月16日攝)。兩人結婚已經19年。劉洪生經常要去執行緊急救援任務,有時候半夜接到電話就要立刻出發,“這種事在我們家挺常見的”。他們認為,學醫是艱苦的,但是獲得的成就感也是無與倫比的。做醫生不僅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還要有奉獻的精神。醫師節當天,他們希望能回家一起吃頓飯,感謝一下家里老人的付出。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副主任醫師徐協群(右)和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王瑾暉(8月16日攝),他們合影前分別剛從手術室出來。兩人結婚已經18年。在他們眼里,偶爾同臺手術或者會診正好趕在一起,能一起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作為醫生夫妻最浪漫的事。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易杰(右)和眼科門診主管護師陸玥(8月16日攝)。兩人結婚已經14年。雖然在同一家醫院工作,他們“天天能見著,但天天也見不著”。在易杰援藏的一年間,陸玥承擔起了家里家外的所有工作,她說她能夠理解在外工作的不易,所以無怨無悔做好愛人的堅強后盾。易杰說,每年都為愛人過護士節,現在也終于有了自己的節日。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北京協和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郝(右)和副主任醫師崔娜(8月13日攝)。兩人結婚已經14年,在同一科室工作,是同一專業的同行。兩人共同抗擊“非典”,還先后援藏,在他們眼里,最浪漫的事就是并肩戰斗。他們祝福所有的醫生同行,“不要像我們這么辛苦,但是要像我們一樣幸福”。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北京協和醫院西院事務管理處助理研究員孫學勤(右)和麻醉科住院醫師張雪(8月13日攝)。他們結緣于一次醫院活動的主持工作,至今已結婚四年。張雪的醫師節心愿是,希望病人都安安全全,手術都順順利利,回家能吃到愛人專門準備的節日大餐。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姜楠(右)和內分泌科住院醫師劉赫(8月13日攝)。兩人剛剛結婚一周年,結婚紀念日恰好是醫師節的前一天。姜楠曾經在北京東單體育館鍛煉時,和同事們一同救活一名心臟驟停的男子。他們說,因為兩個人都是醫生,一路走來并不容易,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見面的機會,一直陪伴對方到老。今年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新華社記者用鏡頭聚焦老中青三代11對醫者夫妻。他們夫妻雙方都在同一所醫院工作,共同承擔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在忙碌中平衡著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今天,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攜手在崗位上過節,這是屬于醫師的獨特浪漫。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