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英苗寨的女孩在騎自行車(8月19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烏英苗寨的孩子們在戲水(8月19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烏英苗寨,二年級學生卜妹祝在水邊玩耍(8月19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烏英苗寨的孩子們在戲水(8月19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來自澳門的志愿者在給烏英苗寨的孩子們講解衛生知識(8月10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烏英苗寨的孩子們進行文藝表演(8月11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烏英苗寨,孩子們和來自澳門的大學生志愿者玩“老鷹捉小雞”游戲(8月10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烏英苗寨,孩子們領取志愿者贈送的暑假禮物(7月27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烏英苗寨,13歲的吳蘭花(前左二)和參與修建新木樓的大人們一起冒雨前往施工現場(7月6日攝)。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推進,烏英苗寨群眾的生活有了改觀,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也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時尚玩具多了起來,暑期愛心活動種類多樣,孩子們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與大人們一同為苗寨的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