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孟買8月22日電財經觀察:結構性問題制約印度經濟增長 新華社記者 張亞東 工業生產放緩、汽車銷量暴跌、消費信心減弱……此前增速頗為搶眼的印度經濟近來疲態盡顯。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經濟確實面臨全球經濟放緩的外部不利因素,但內部結構性問題才是制約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 印度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增速自2018年以來逐步下滑,從第二季度的8%降至第四季度的6.6%,2019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下降至5.8%,創近5年來最低水平。野村證券預測,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降至5.7%。 從行業來看,印度6月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僅增長2%,在23個工業生產統計項目中,僅有8個行業實現增長,造紙、家具制造等15個行業生產出現萎縮。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顯示,今年7月印度乘用車銷量同比暴跌31%,創近20年來最大跌幅,這也是印度乘用車銷量連續第9個月下跌。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印度經濟疲軟固然受全球經濟放緩的周期性因素影響,但主要原因還在于印度經濟自身的結構性問題。印度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7.3%,為該國一半以上人口提供生計。由于去年來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印度農民增收困難,直接導致農村消費增長放緩。 同時,受投資疲弱、基礎設施嚴重短缺、職業技能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拖累,近年來印度制造業發展步伐緩慢,占GDP比重長期停留在15%左右的較低水平,遠遠達不到政府希望的25%。制造業發展緩慢不僅導致印度產品競爭力不強,也使得國內就業水平難以提高。 此外,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相比,出口對印度經濟的貢獻度很低。例如,韓國經濟總量只有印度的約六成,但韓國出口額卻是印度的近兩倍;泰國經濟規模不到印度的兩成,但泰國出口額卻是印度的約七成。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受政府財政赤字率目標約束,眼下印度經濟增長難以像此前一樣主要依靠政府支出拉動。同時,盡管印度央行今年初以來數次降息以支撐經濟增長,但單純依靠降息難以持續刺激經濟,并有可能進一步扭曲資源配置。 從長遠來看,只有加大改革力度,破除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才能從根本上提振印度經濟。印度央行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近期指出,印度需要在土地和勞動力等領域進行更多結構性改革。 |
相關閱讀:
- [ 08-21]印度一架直升機撞電纜后墜毀 機上載洪水救援物資
- [ 08-21]為促旅游業發展 印度宣布觀光電子簽證申請費降價
- [ 08-21]印度媒體稱政府或暫緩實施電動車發展規劃
- [ 08-20]印度北部洪水泛濫多處山體滑坡 當局疏散逾千名游客
- [ 08-20]印度“月船2號”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