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治8月23日電 “每斤廢紙能‘賺’4積分,14積分能兌換一袋食鹽,15積分能兌換一個牙刷。”23日,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李坊村垃圾清運員郭貴清告訴記者,通過將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分類打包,該村村民可以用廢紙、塑料等可再生垃圾或廢電池、過期農藥等有害垃圾“賺”相應積分,換回食鹽、牙刷、香皂、洗衣粉等日用品。 郭貴清告訴記者,今年開始,他每天早晨挨家挨戶清運垃圾時,手里多了兩樣東西,一樣是手提電子彈簧秤,一樣是《李坊村可再生和有害垃圾回收積分兌換臺賬》,他將每戶村民的可再生垃圾和有害垃圾折算成相應積分登記在冊。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村民們就可以去村里的生活垃圾回收兌換站換回相應物品。 “我們村委為村民準備的物品都是按照批發價來確定相應積分的。”李坊村村主任張學兵介紹,上門清運垃圾時,會有村民有事不在家,村里就利用一間閑置的門面房建成了生活垃圾回收兌換站,每月的10日、20日、30日,大家能將可再生和有害垃圾送到這里,“賺”回自己的積分,“垃圾都會被送到‘李坊垃圾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 李坊村村民宋果則用自己“賺”的積分換回了幾袋食鹽,她告訴記者:“家里的舊衣服、舊鞋子丟了可惜。現在不要的東西,我們都放到一起,換點日常用品,這個辦法很好。” 張學兵介紹,李坊村從降低全村垃圾處理難度和減少全村垃圾生產量兩方面進行垃圾治理。李坊村組織專人成立了垃圾分類宣傳隊,通過入戶宣傳、發放傳單等舉措,向村民宣傳講解開展垃圾分類的意義,號召大家自覺實施垃圾分類,并與每位村民簽訂了《垃圾分類承諾書》,從源頭降低垃圾處理難度。 為減少全村垃圾的產生量,該村還引導村民多用“農家肥”,將逐步實現“全村禁塑”和“化肥減量”。 “我們還把全村分為8個片區,每名村干部包一個片區,督促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張學兵介紹,“比如有的家庭一兩個月沒有電池這些有害垃圾正常,但一年半載也沒有個有害垃圾,這就不正常了,我們就會去家里詢問怎么回事。” 如今,走進李坊村,道路上除了散落的樹葉,已看不到紙屑果皮等生活垃圾。李坊村村支書郭孝兵說,垃圾分類對每一位村民來說都是好事,通過這一措施,可以讓村民在參與過程中享受到垃圾分類帶來的實惠,調動村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贏得村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可和支持。(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