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是關系社會穩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讓千千萬萬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順心,始終是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政府把老年人福祉記掛在心,一項項惠老政策陸續出臺、一處處為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帶給老年人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保障:老有所養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炎炎夏日,浙江麗水市怡福家園是一家開業不久的敬老院,坐落于綠水青山間,院內兩棵百年香樟播撒下古意和清涼。老人住養在這里,不僅可以唱歌繪畫、讀書健身,還能認領“家庭農場”和“花藝公園”,一派田園景象使老人們感到愜意而舒適。 幸福不是一蹴而就。新中國成立之初,神州大地百廢待興,養老事業幾乎處于零起點。然而,中華民族敬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始終未曾丟棄。 為了廣大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在國家各項事業不斷發展推進的同時,關于老年社會保障、老年福利與服務、老年文化教育和體育、老年人權益保障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相繼頒布,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等在內的法治框架,指引著我國老齡事業在正確軌道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我國人口基礎大,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好老齡工作的重要性,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頂層設計,出臺一系列政策和規劃,為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開辟道路。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發布,明確要求通過簡政放權激發社會活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2016年,《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將通過降低準入門檻、放寬外資準入、精簡行政審批環節、改進政府服務等舉措,促進養老服務和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徹底打開了養老服務市場的大門; 2017年,《“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印發,明確提出到2020年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等多項指標和改革任務…… 為老服務還充滿溫情。近年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新修訂的法律法規,為實現“兒女常回家看看”開辟出綠色通道;獨生子女護理假在多個省市從立法走向實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讓越來越多老年人擁有了“健康守門人”……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已建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6.38萬個、各類養老服務床位746.3萬張;全國養老機構以內設醫療機構、簽約服務等不同形式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達到93%;高齡津貼制度已實現全國省級層面全覆蓋,30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 補短板:愛老護老的陽光照進每個角落 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49億,是全世界老年人最多的國家。“銀發浪潮”下,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些短板逐漸顯現,大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等,成為新時期養老服務保障工作的重點。 2016年以來,為破解農村留守、獨居和困難老人養老問題,江西新余市探索“黨建頤養之家”農村居家養老新路,明確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或村小組長作為“頤養之家”責任人。目前,新余全市414個行政村建成736個“頤養之家”,9000多名老人入了“家”,實現了所有行政村和有需求老人全覆蓋。 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上海,補足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是政府一項重點工作。到去年底,上海已對農村薄弱養老機構全部實施標準化改造,在農村大力推廣互助式養老,農村宅基睦鄰點已建成1000個。 民政部數據顯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現已覆蓋全部城鎮社區和50%以上的農村社區。今后,民政部門將牽頭健全農村養老服務保障制度,積極為低收入、高齡、獨居、殘疾、失能農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大力支持各地發展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互助養老設施,滿足農村老人養老“離家不離村”的需求。 針對養老服務行業存在的良莠不齊、監管薄弱難題。國務院2019年發布相關文件強調,要完善工作機制,將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范圍;建立綜合監管,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完善標準體系,制定確保養老機構基本服務質量安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等。 “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完善養老服務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說。 增活力:社會力量助力“夕陽工程”變“朝陽產業” 養老服務業既是關系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 相比公辦養老機構,民營機構的優勢在于靈活,提供為老服務更具效率和活力。 上海普陀區萬里街道,有一個“愛照護”長者照護之家。走進這里的認知癥單元,患有認知癥的老人們正在“客廳”里鍛煉、游戲。照護團隊精心設計看護、護理、康復和心理干預各個環節,努力讓老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上海民政部門表示,全市今后新增的政府投資建設或改建的養老服務設施,原則上均采取委托社會力量運營的模式。 近年來,針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面臨的準入審批難、融資貸款難等問題,我國出臺多項政策予以大力支持。2019年4月印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一攬子有力舉措,包括進一步放寬行業準入、進一步擴大投融資渠道、完善養老服務設施供地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 財政部等部門也發布公告,從2019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對提供社區養老等相關服務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并減按90%計入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等6項收費。這些措施力度大、受惠面廣,進一步激發了養老市場的活力。 浙江省民政廳數據顯示,近年來,在持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努力下,養老服務企業雨后春筍般出現,有效擴大了服務供給,提升了服務質量。當前,民辦機構提供的養老床位數已占浙江全省養老床位總數的63%。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夕陽紅”的美好景象得到精心呵護,億萬老年人正從一件件暖心實事中感受到不盡的關心關懷,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記者羅爭光、吳振東、俞菀、郭敬丹)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