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河套灌區4日成功入選2019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是繼寧夏引黃古灌區之后,我國黃河流域主干道上的又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河套灌區憑什么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有哪些獨特之處?
9月4日無人機拍攝的河套灌區第三排干溝(左)排水排入總排干溝(右)。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灌區“巨無霸”:古老的超大型千萬畝灌區 位于黃河“幾”字彎最北端的河套灌區,是我國灌區中的“巨無霸”——有各類灌排建筑物18.35萬座,引黃灌溉面積達1020萬畝,是中國最古老的超大型千萬畝灌區之一。 “黃河北、陰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糧川”。河套灌區灌溉面積之大,從輸水大動脈——總干渠可略見一斑:由西向東橫貫河套灌區長達230公里,下設四個分水樞紐,記者從第一分水樞紐驅車到第二分水樞紐,走了足足半小時。 河套灌區引黃灌溉始于秦漢,歷經北魏、隋、唐大規模開發,至清末有大小渠道40多條,沿用至今的13條大干渠在此形成,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