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金華9月6日電(記者 奚金燕 通訊員 胡詠琴)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貸款也日益普及,需要警惕的是,亦有人從中渾水摸魚,實施詐騙。6日記者獲悉,浙江永康一男子急于從網上借款5萬元用于資金周轉,輕信了自稱為小額貸款公司工作人員的騙子,鬼使神差地分十余次將金額轉入騙子賬戶,結果血本無歸。 “糟了糟了,我被騙了很多錢,快幫幫我!”2日,49歲的花街方村居民陳某語氣慌張地向永康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打電話求助道。 原來,8月27日,當事人陳某因債務問題想從網上借款5萬元用于資金周轉,于是在手機上瘋狂下載了十余款借錢APP進行借款申請,但都因其資產抵押不符合放貸條件不予放款。 然而就在陳某準備放棄時,接到了一個南京金陵文化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打來的電話,稱可以優惠放款給他,但條件就是銀行卡里要有流水記錄,且存有借款金額的20%,即10000元以上的余額,稱是對其還款能力的評估。 確有借款需求的陳某沒多想就主動加了對方客服的QQ,按要求將自己的銀行卡賬戶和賬戶余額50428元的短信截圖發給對方。經公司“審核”后,陳某于8月30日打印出借款合同,在上面簽字、按了手印后通過照片的形式發給對方。隨后,陳某又接到了對方公司打來的電話,稱自己是該公司的理財經理康某,讓他加另一個財務人員刁某的QQ,進行流水轉賬操作,陳某覺得這是一個大公司,流程很完善,便欣然同意了。 據陳某回憶,騙子先是讓陳某開通掌上銀行APP上的閃付功能,分三次將其卡里的10400元轉走,分別是5000元、5000元、400元,而隨后財務人員刁某也如約轉回了相應金額。對其產生信任后的陳某便分十余次將金額轉入指定賬戶,分別轉給刁某6800元,康某3600元、郝某25000元,牙某15000元,累計轉出50400元后,對方停止了轉賬,并稱將于9月2日8時至9時將給陳某放款100000元。 后來,陳某越想越不對勁,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到了當天的上午10時,但仍不見對方發來轉賬。想要聯系對方時卻發現自己的電話、QQ都已經被拉黑了,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連忙報警。 花街派出所民警接到指令后第一時間與受害人取得聯系,詳細了解情況后,主動告知其聯系金華反電詐中心,根據已掌握的線索,警方懷疑該起案件系團伙詐騙,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當中。 警方提醒,該案中,騙子以貸款資質不符為餌,利用被害人急切貸款的心情,騙得銀行卡號等信息,進而盜取錢款。網上貸款需謹慎,切勿輕易添加陌生人的社交賬號并提供私人銀行卡號、交易支付驗證碼等信息,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如遇被騙,及時報警。(完) |
相關閱讀:
- [ 09-05]安徽省4月至8月偵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8792起
- [ 09-05]男子抖音上假扮“失戀美女” 以巨額分手費為餌實施詐騙
- [ 09-04]你有一份國際快遞?南京警方提醒:小心“快遞詐騙”
- [ 09-04]安徽破獲特大網絡迷信詐騙案 涉案金額超5000萬元
- [ 09-04]“殺豬盤”詐騙大案調查:受騙一次平均損失18萬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