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雅溫得9月9日電 通訊:我要上學——喀麥隆英語區流離失所兒童的開學季 新華社記者喬本孝 張意夢 今年9月開學季,失學近三年的喀麥隆女孩凱爾茜終于在遠離家鄉的一所學校重新打開書本。 凱爾茜10歲了,家原本在位于喀麥隆英語區的昆博市。該市所在的西北大區擁有良好的基礎教育,高中畢業會考成績連年居全國10個大區之首。不幸的是,近年來該地區武裝分離主義活動頻繁,導致當地大批學校關停,凱爾茜不得不失學在家。 喀麥隆曾是德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喀麥隆遭到英國和法國瓜分。上世紀60年代初獨立后,喀麥隆英、法統治區演變為如今的英語區和法語區。2017年下半年,一些激進的分離主義者宣布英語區“獨立”,發起武裝叛亂,數以萬計當地居民流離失所。 武裝組織的槍聲讓年幼的凱爾茜惶恐不安,無學可上讓她更加難過。今年8月,凱爾茜一家人緊急決定逃離昆博,投靠家在法語區豐班市的親戚。慌忙逃難,所帶財物剛剛夠支付凱爾茜的學費。 凱爾茜說,她的朋友特雷絲仍然留在昆博,將要連續第四年失學。“我為她感到難過。家鄉的孩子們都希望回到校園。” 凱爾茜和她的朋友們的故事并非個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年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安全惡化導致喀麥隆英語區超過4400所學校關停,約60萬青少年受影響。據統計,危機已造成53萬人成為境內流離失所者,其中有大量失學兒童。 為保障流離失所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喀麥隆中等教育部于今年9月開學前,要求全國各中學降低他們的入學標準,協助他們盡快恢復上課。豐班地區行政長官邁克爾告訴新華社記者,地方政府已動員一切力量,為該地區所有流離失所兒童提供學位指標。 一些國際人道組織已經行動起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豐班的辦事處9月初已幫助近400名流離失所兒童就近入學。辦事處負責人易卜拉欣說,上一學年,在豐班所在的農河省,累計約有7000名流離失所兒童在紅十字會協助下重返校園。 民間力量也積極發揮作用。巴蒙王國是農河省一支重要的傳統部族。開學前,王室成員走訪流離失所家庭,并捐贈大批文具。巴蒙國王還劃出一片600公頃的土地,供流離失所者耕種,幫助他們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 凱爾茜在豐班的新學校還設立了心理跟蹤輔導機制,幫助遠離家鄉的英語區兒童更好融入新的集體。開學不久,凱爾茜已經交到新朋友。她說,她要用功讀書,努力實現長大后做醫生的愿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