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美國近日對伊朗民用航天機構和兩個研究機構實施制裁,原因是這些機構經證實正在推進伊朗的彈道導彈項目。伊朗方面對此予以否認,并認為自己有權研制用于防御目的的常規導彈,無意部署核武器。這是美國首次制裁伊朗航天項目。這一決定使美伊關系改善的節奏再次被打斷,兩國關系出現惡化趨勢。 矛盾難解陷入僵局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力度正在不斷加大。據路透社4日報道,繼制裁伊朗民用太空項目后,美國政府再對伊朗方面的海運企業施加制裁。美國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當日在國務院召開的記者會上說,“在未來會有更多制裁措施。我們的策略非常清楚,就是最大程度向伊朗施壓”。胡克同時表示,美伊談判依然可行,施壓的目的是迫使伊朗回到談判桌。 特朗普政府對伊朗制裁的特點之一是瞄準重點領域實施精準打擊。據路透社報道,今年6月,與伊斯蘭革命衛隊密切關聯的伊朗波斯灣石化工業公司和海外銷售網絡受到制裁。而這次輪到了與伊朗航天部隊相關聯的航天機構。 這一制裁決定是在伊朗近日發射衛星失敗后做出的。據路透社8月31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30日公布了一張顯示伊朗火箭發射失敗的照片,并說美國與此無關。報道稱,美國曾警告伊朗不要發射火箭,擔心這項技術可能有助于伊朗開發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伊朗對此予以否認。 伊朗對美國的新一輪制裁表示強烈不滿。9月4日,伊朗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長穆罕默德·賈赫魯米在推特向美國總統特朗普“喊話”,把他與美國漫威漫畫中的超級反派“滅霸”相提并論。今日俄羅斯稱,賈赫魯米此言是在譴責美國對伊朗航天局實施的制裁。 此前,兩國關系曾出現緩和跡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伊朗問題專家陸瑾認為:“伊朗無意退出伊核協議,也未將美伊談判的大門徹底關閉。”法國總統馬克龍在8月底七國集團峰會期間表達促成魯哈尼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的愿望。特朗普釋放和解信號,表示不排除和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美國近日對伊朗民用航天機構實施制裁,使美伊關系改善的節奏再次被打斷。 新制裁劍指太空項目 自去年單方面撤出伊核協議以來,制裁就是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經濟和外交措施升級的一部分。當前,美國對伊朗采取了全方位、立體式制裁,包括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最高精神領袖、金融系統等全面制裁。 美國多方面制裁伊朗是為了實現全面遏制伊朗的中東戰略目標。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孫德剛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這些“極限施壓”的目的就是以壓促變,迫使伊朗向美國妥協,達到特朗普政府“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伊朗太空項目的軍事意義是美伊此番爭論的焦點,雙方對此各執一詞。 陸瑾指出,太空項目本身具有軍民兩用性,但伊朗與彈道導彈相關的太空項目由伊斯蘭革命衛隊航天部隊負責掌控。今年4月,伊斯蘭革命衛隊被特朗普列為恐怖組織。在美國看來,這一太空項目自然具有軍事意義。 此外,美國認為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技術相通,多次表示反對伊朗進行衛星發射活動,并一直聲稱伊朗多次發射運載火箭的行為違反了聯合國第2231號決議。這一決議確定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生效、執行和監督等細節,同時呼吁伊朗不要從事與可用于運載核武器的彈道導彈相關活動,但沒有明令禁止。 然而,伊朗否認衛星發射違反國際公約,理由是這類活動沒有“軍事屬性”。 “美國方面擔憂未來伊朗一旦掌握衛星發射技術,會將民用轉為軍用,軍事打擊半徑變大,對美國盟友和全球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孫德剛分析,“從目前來看,伊朗有關太空項目仍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民轉軍’則需要更多時間和技術,在短期內無軍事意義。” 極限施壓收效甚微 伊朗一直堅稱,自己有權研制用于防御目的的常規導彈,并且無意部署核武器,無視美國削減導彈的要求。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伊朗在今年7月試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從而邁出了加劇伊朗和特朗普政府之間緊張關系的又一步。分析人士說,此次試射表明,伊朗不打算屈服于美國讓其削減導彈計劃的要求,并決意保持強大的彈道導彈能力。 長期以來,伊朗的國防工業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軍事制裁和出口限制,一直立足于自主研發。孫德剛指出,此舉將阻止伊朗在民用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延緩伊朗民用太空項目研發,使伊朗邁向太空大國面臨更多挑戰。同時,這也會使伊朗下定決心,在民用太空項目研發方面走獨立自主的道路。 美國的極限施壓效果甚微。“新制裁不會對伊朗彈道導彈和太空項目的發展構成實質性的影響,”陸瑾認為,“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是國家威懾力和國防力量的核心內容。伊朗不僅不會用來與美國進行談判和交易,而且還會加速發展彈道導彈項目。” 針對美國有增無減的制裁,伊朗總統通過解除核研發限制來回擊。路透社稱,自5月以來,伊朗已開始逐步削減履行伊核協議義務,旨在加大對該協議歐洲各方的壓力,在美國實施制裁的情況下保護自身經濟利益。魯哈尼9月4日表示,伊朗將不再遵守伊核協議中關于研發的限制,并將開發新型離心機。 孫德剛預測:“鑒于美國單方面退出核協議,違約在先,且對伊朗進行了‘極限施壓’和全方位制裁,伊朗推動彈道導彈技術研發決心更強,甚至會針鋒相對,突破伊朗核協議的部分條款,甚至重啟核計劃。”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