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人的活四個人干 如何破解體育師資不足的“老大難”
2019-09-10 17:21:23??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小妮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七個人的活,四個人干——如何破解體育師資不足的“老大難” 新華社記者高鵬、馬邦杰 “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嗎?”“你的體育是語文老師教的嗎?”這些在網上流傳甚廣的段子,并非憑空編撰,而是當下一些學校的真實寫照。 30多個孩子在操場上進行運球繞桿練習,在旁邊指導的是一名數學老師。這是記者前不久在甘肅省敦煌市某小學看到的一幕。 據該校一位朱姓教師介紹,全校共有27個班,1350名學生。按照國家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每周要上4節體育課,三至六年級每周要上3節體育課。全校每周至少90節體育課,常常會有四、五個班同時上體育課,而學校目前只有5名專職體育教師,每周五下午還有足球、健美操等體育社團活動,再加上校隊訓練、比賽任務,“體育老師實在忙不過來,所以,考慮到低年級體育課內容相對簡單,有時就讓其他科老師代上了。” 新華社記者前不久在河北、甘肅、江蘇、湖北等多地中小學調研發現,體育教師結構性缺編的問題依然較為普遍,即在學校總體教師數量滿編的情況下,體育教師卻相對短缺,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學校。 師資力量不足,是制約學校體育工作的“老大難”之一。教育部在2012年曾對外披露,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隊伍編制總體超編100多萬,但體育教師卻缺編30多萬。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司司長王登峰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大體育教師補充力度,缺編狀況有所緩解,但他估計目前體育教師的缺口仍在20萬左右。 事實上,在國家對學校體育提出了更高目標要求的新形勢下,體育師資不足的短板顯得更為突出。 王登峰說:“原來沒有要求勤練、常賽,也沒要求必須教會(專項運動技能)的前提下,師資、場地都不足呢,現在按照教會、勤練、常賽的目標要求,跟原來的體育課上法相比,工作量和場地需求至少翻一番。原來需要5名體育老師,現在可能就得10個人才能完成。” 七個人的活,四個人干,這是河北省灤平縣某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據該校校長介紹,全校共有34個班,約1700名學生,體育教師滿編應該是七人,但現在只有四名專職體育老師,他們光是上體育課已經達到“滿課時”。該校還是全國足球特色校,按要求每班每周上一節足球課外,還要安排課余訓練及全員參與的班級聯賽,因此幾位體育老師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的狀態。 事實上,即使體育教師編制夠多,能否招到并留住足夠合乎資質要求的體育教師,也是一個疑問。敦煌二中副校長魏振平告訴記者,該校一直想招一名足球專業的師范生擔任體育老師,連續兩年都未能如愿。去年,他甚至遠赴陜西和東北,也沒能引來“金鳳凰”。即使是在經濟、教育水平較發達的江蘇、上海等東部地區,這種情況也不罕見。 體育老師難招、流動大,與待遇、地位不高有關。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說,“同語文、數學等主科老師相比,體育老師在職稱評定、晉升等方面處于劣勢,因此好多師范院校畢業生不愿意當體育老師。”另一方面,近年來因校園運動傷害事故學生家長起訴學校、學校擔責進行賠償的報道屢見不鮮,以致體育教師變成“高危職業”,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王宗平表示,無論是開齊開足體育課,還是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歸根結底都需要體育教師來落實、執行。沒有體育教師的足額配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校體育“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標,就無從談起。 那么如何緩解體育師資緊缺的矛盾?王登峰表示,要從頂層設計與實踐兩方面入手。首先,教育部將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學校專職體育教師占比的底線要求,并將其納入學校體育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其次,教育部擬出臺一份三年行動計劃,多措并舉,補充體育師資力量。 擴大兼職教師隊伍。王登峰說,其他科老師,如果有體育特長,也有意愿教體育,可以考慮讓其兼職教體育課,或是帶課外體育活動、組織比賽。學校也可從退役的專業運動員中招募兼職體育教師。 政府購買服務。據王登峰介紹,成都市某區嘗試由政府出資每年聘請1000名體育教師,按區內各學校需求統一調配、統一管理,不占用學校教師編制,實踐效果不錯,其他地方可結合本地實際借鑒探索。 支教工程。王登峰透露,教育部將制定具體政策,鼓勵體育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去農村地區支教實習兩年,再回來讀研究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