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 最近兩周,中國官方多部門密集出手,從基礎設施、養殖用地、貸款等方面出臺一系列硬措施支持生豬生產,同時全力破解生豬養殖的環保問題,明確禁止借環保名義打壓養殖業的不當做法。 多重因素影響 生豬補欄信心不足 據農業農村部對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監測顯示,今年7月份,生豬存欄比去年同期下降32.2%,能繁母豬存欄下降31.9%。存欄量下降,豬肉價格上漲。官方數據顯示,8月中國豬肉價格同比上漲46.7%,漲幅比上月擴大19.7個百分點。 對當前中國生豬產能下降的原因,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吳根義認為,主要是非洲豬瘟疫情和豬周期同期疊加的影響。由于非洲豬瘟疫情仍未解除,養殖場戶普遍擔心“血本無歸”,復產補欄信心嚴重不足。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發展生豬等畜禽養殖業積極性不高,甚至借著環保的名義打擊和擠壓養殖業發展。 2013年國務院頒布《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2015年修訂《畜牧法》,對禁養區范圍作出規定。按規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風景名勝區,以及城鎮居民區等,禁止建設省級政府確定規模養殖標準以上的養殖場。 “一些地方政府于是打著環保旗號,利用劃定禁養區,擠壓和限制包括生豬在內的畜禽養殖業發展”,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羅安程說,如將所有河流湖庫周邊200米、500米劃定為禁養區,將鐵路公路沿線一定范圍劃定為禁養區,將自然村劃定為禁養區,還有個別縣區打造“無豬縣”。以致廣大農戶對環保的政策也產生了誤解,認為搞環保就是禁止養豬,“環保禁養”“環保清拆”等說法比較普遍。 明確禁養規定 養殖不等于污染 “2018年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之后,全國禁養區涉及關閉和搬遷養殖場約1000家,涉及畜禽產能折合生豬約205萬頭,約占全國生豬存欄量的0.6%。可見,禁養區劃定對當前生豬存欄不足的影響甚微”,北京中環博宏環境資源公司研究員賈生元日前對記者說。 羅安程表示,當前,由于地方對畜禽養殖環保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準,加之一時找不到可行的治理方式,認為養殖就等于污染,要根治養殖污染就必須清理養殖業。為此,當前必須進一步規范禁養區的劃定和管理,指導和推動地方堅決、迅速地取消超過法律法規規定范圍的禁養規定。 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查清本地區禁養區劃定情況。 賈生元強調,禁養區依法禁止的是規模以上養殖場所或有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并不是禁止所有的養殖行為。此外,禁養區劃定一定要嚴格限制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不能隨意擴大,更不能以改善環境為由,利用劃定禁養區清理養殖業。 市場手段“用掉” 豬糞 糞肥經紀人“硬核”上場 中國畜禽糞污產生量巨大,每年達38億噸。目前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僅為49.1%,規模以下養殖戶點多面廣。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率為70%。調研發現,規模以下養殖戶糞污亂堆亂倒比較普遍,嚴重影響農村環境質量。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董仁杰表示,在生豬補欄復產過程中,規模以下養殖戶將占有重要份額。要積極推行成本低、速度快、易操作的糞污治理和利用模式。指導和督促養殖場戶配備基本環保設施。要改進糞肥積造和施用方式,降低糞污資源化成本和糞肥還田難度。同時,通過培育糞肥經紀人隊伍,提高各種形態糞肥的商品化水平,以市場化手段和經濟機制,從根本上對糞污亂排亂放實現有效遏制。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聯合農業部門,指導和推動地方加快構建糞肥還田市場化機制。多措并舉,進一步暢通糞污資源化利用通道。(完) |
相關閱讀:
- [ 09-10]豬肉穩產保供措施頻出 養殖戶信心增強正擴大產能
- [ 09-09]身邊物價怎么看:物價平穩有基礎 生豬養殖漸恢復
- [ 09-04]農業農村部:上半年全國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保持較高水平
- [ 08-30]鴕鳥養殖走出脫貧致富新門路
- [ 08-21]“獨手”變“能手”:貧困戶老呂身殘志堅的養殖脫貧
- [ 07-10]種植、養殖外加“新思路” 貴州施秉產業扶貧有妙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