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將至,香港一向有慶賀中秋的習俗,大至逾百年歷史的大坑舞火龍,小至各區彩燈晚會,市民賞月玩花燈。今年中秋雖逢社會氣氛動蕩不安,但也難阻人月兩團圓,日見濃郁的節日氣氛是對暴力與戾氣的反抗,反映了大多數香港市民對團圓與平靜的向往。 走入位于元朗的大橋街市,一排香燭小店,逾千個獨具特色的傳統手扎燈籠高高掛起,連成別具一格的“燈籠街”,大紅、大紫、大黃,顏色飽和,更添喜慶。燈籠款式多樣,有最經典的玻璃紙扎成的楊桃燈籠、金燦燦的金魚燈籠、為人熟悉的玉兔燈籠,也有順應潮流而上市的新角色,如大象和直升機燈籠。 早晨8時半,店主曾女士正忙著整理燈籠擺位,店鋪中燈籠價格由25至500港元不等,她對中新社記者說:“這兩日來買燈籠的人漸漸變多,有一些街坊年年過節都來買,也有人住港島特意開車過來”。 受社會局勢影響,市道疲弱,但曾女士仍保持樂觀心態,賣燈籠逾二十載,最低迷的沙士時期亦平安度過,她坦言,紛爭只是一時,萬家燈火共慶中秋卻是百年傳統,“對普通市民來說,社會氣氛好或差,節日都還是要照過”。 訪問間有黃先生一家三口來買燈籠,小朋友看中“小豬佩奇”樣式的燈籠,抱著不肯松手,黃先生又另買了一只紅色的金魚燈籠,“我小時候也有一只金魚紙扎燈籠,不過沒有這個好看”。黃先生告訴記者,那時燈籠總被小心包裹好束之高閣,唯有中秋,母親才準他拿出去玩,所以從小對中秋就有期待。 中秋佳節,月餅亦不可或缺。盡管社會動蕩導致零售市場低迷,但月餅銷情仍然不錯,記者在一家餅店見到,多種口味的散裝月餅均已售罄,店員說:“這個星期以來生意明顯上升,賣斷的以散裝為主,禮盒裝存貨仍充足”。 在另一間餅店,有顧客陳小姐購買了20盒雙黃白蓮蓉月餅和流心奶黃月餅,花費逾5000港元,她稱每年都會花幾千港元購買月餅送禮,今年月餅價格與去年相若,并未感覺漲價。 而受訪者葉先生則表示,公司每年都會發月餅,但口味較傳統,他更喜歡近年流行的芝士及水果味,所以自己又額外花近200港元購買了一盒月餅。 至于今年中秋打算,葉先生透露已定好酒樓,會和親戚們一起吃飯過節。“家人之間因為討論近期社會風波,意見相左,鬧得很不開心,所以想趁中秋團聚緩和一下”。葉先生又提到曾在網絡上見到一些年輕人與父母意見不合而離家出走,“香港現在的氣氛很不好,好像充滿對立,但也正好碰上中秋,作為一個契機來化解怨氣”。葉先生說,希望大家放下對立和情緒,與家人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真真正正地團圓。(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