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2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日報道,塑料垃圾會在降解的過程中產生塑料微粒,它在地球上幾乎無所不在,包含空氣、土壤、河川和海洋。科學家最近還發現,就連從天而降的雨水中,也都含有塑料微粒。 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格雷戈里·韋瑟比(Gregory Wetherbee)發布了研究報告,以《下塑料雨了》為研究專題,揭露了他耗時多年采集落基山脈的雨水,發現雨水中都含有塑料微粒。 格雷戈里在許多據點都擺放了采集儀器,甚至搜集濕潤的大氣樣本,并洗刷出里面所含的懸浮顆粒,“結果有90%的過濾器都篩選出塑料”。 他強調,這些塑料的成分主要是纖維,必須放大倍數才能夠窺見。纖維以各種顏色存在,最常見的顏色是藍色,其次依序為紅色、銀色、紫色、綠色、黃色與其他顏色,甚至還有如珠子與碎片般的塑料顆粒。 格雷戈里說,其實一開始,他預期應該可以采集到大部分的土壤與礦物微粒,結果事實上完全相反,因為塑料纖維的占比成了絕大多數。 專家強調,這些塑料微粒的最主要“貢獻”者,幾乎都來自于垃圾。當超過90%的塑料廢物不能回收再利用,它會隨著風化過程漸漸降解,分解成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小碎片。 他說,要將這些小碎片追溯出真正的源頭,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為任何由塑料做成的產品,都會產生碎片,這些塑料微粒會進入大氣、土壤、水源,在下雨時跟著落入地表,進入河川、湖泊,甚至成為水循環的一部分。 雖然科學家已經研究了大氣中的塑料污染多年,但至今對空氣和水中的塑料微粒所知還是甚少,畢竟沒有一個方法可以量化它。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吃進、攝取塑料微粒對于健康的影響,目前尚未有完整的調查出現。但這些塑料確實有可能在體內釋放出有毒物質,甚至,有些碎片非常的小,它能夠穿透人體組織,引發免疫系統的相關病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