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長志氣 喚醒精氣神 脫貧前,渭源縣元古堆村的孩子們從取水點抬水。攝于2013年3月。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人窮志氣短。長期的貧困落后,帶給元古堆人的不僅是物質生活的匱乏,還有思想觀念的封閉。就在六七年前,這里的群眾還對苦日子“很習慣”,覺得“祖祖輩輩都這樣,小山溝里翻不出什么浪”。廣播里天天講脫貧致富奔小康,但村民們有的覺得“吃著油餅、喝著茶就是小康”,有的“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 如今的元古堆人,精氣神大不一樣。每個人都活絡起來了,都主動干活、積極找門路。在村口的小廣場上,豎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與老黨員馬崗親切交談的照片,上面是“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標語。村民們表示,這兒是全村人的精神“加油站”,“總書記的關懷,就是我們脫貧最大的動力。黨和政府努力幫咱們,咱們自己更得努力干”。我們在走訪村民杜文文家時,她特意打開衣柜,向我們展示一床新棉被。她動情地說:“這是總書記送的,一直不舍得用,看著它就會想起總書記的話,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 為了引導村民向貧困宣戰、向小康進軍,村里廣泛開展勵志教育,啟發村民自我發展意識。利用光伏電站帶來的集體收益,設立扶貧公益崗位、向群眾購買服務,開設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道德講習積美超市”,引導群眾“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給勞務收入高、經濟作物擴種多的貧困戶發獎金,為幫帶作用大的致富能人戴紅花。這些工作,使村里奮斗光榮、互幫互助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一些出了名的懶散戶也坐不住了,追著村干部找活干。 政府建基礎 敲開致富門 這幾年,黨委和政府對元古堆村的幫扶,重點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改造路房水電,綜合治理山田林草,以此敲開增收致富之門。 打通致富路。2013年以前,村里道路都是沙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人和泥爭鞋”,外面的人進不來,村里的農產品出不去。如今,通村道路全部油化,村內巷道全部硬化,連田間路也平整了很多,村口的公路能直達縣城,村民再也不用擔心種點啥爛在地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