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亭臺樓閣,身穿長袍、頭梳發髻的古裝人物畫像……當這些帶有明顯東方元素的裝飾圖案出現在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教堂里時,文明仿佛在歷史中穿梭。其實,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小城薩巴拉,這種“中國風”的裝飾早在18世紀就已風靡。 在薩巴拉的圣母歐教堂,主圣壇金碧輝煌,四周一圈中國風格的裝飾都是朱紅打底金粉描畫。當地導游馬爾科告訴記者,由于1711年發現金礦,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了薩巴拉市,1720年建造了當地最早的教堂圣母歐教堂。當時葡萄牙殖民者從東方殖民地掠奪大量財富,整個葡萄牙帝國受到澳門等東方文化影響較大,在美洲的新大陸殖民地興起“中國風”,即便是教堂也不例外,這種呈現著東方元素的巴洛克風格也被稱為“米納斯巴洛克”。 薩巴拉市最主要的教堂圣母孔塞桑教堂圣器室的門也是這種朱紅描金的風格。雖然很多圖案因年代久遠已難以辨認,但依稀能夠看到一扇門上有身著中國長袍的人物和飛檐亭子。當地人說,其中一扇門是從澳門運來的,另一扇則是模仿東方風格制作。 這幾座教堂的“中國風”裝飾被巴西歷史學家朱里奧·班德拉記錄在他的《遺存在中國絲路上的巴西》一書中。 班德拉說,不僅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巴西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歷史上的中國元素?!?5世紀鄭和下西洋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全球,海上絲綢之路已將中國文化和藝術帶到美洲。后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又陸續將他們在東方習得的風俗帶到新大陸。” 班德拉告訴記者:“多年前,我在英國寫論文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畫作和文物,展現了巴西人日常生活中受到中國影響的部分。于是我開始搜集整理,希望通過這些畫作找到當時巴西的一些社會風俗習慣,最終寫成了這本《遺存在中國絲路上的巴西》?!?/p> 班德拉的研究也印證了導游馬爾科的說法:在那個時代,在葡萄牙帝國眼中,東方比西方更重要,所以殖民者們把很多東方習俗帶到新大陸的殖民地巴西。 班德拉甚至認為,中國藝術到達巴西遠比許多歐洲藝術要早,例如17世紀時,在巴西東北部若昂佩索阿就有一座教堂,門口有中國式的獅子,還有一些教堂進門處擺了許多水果,這顯然是模仿中國寺廟的供品擺設。 而此前提到薩巴拉的巴洛克教堂,是典型的米納斯巴洛克,因為這里經常能夠看到龍、獅子、鳳凰等造型,同時西方巴洛克圖案卷曲的裝飾通常是葉子、花卉,而在巴西使用的卻是祥云、海浪等,更像是中國傳統紋飾常用的題材。 之后來到巴西種茶的中國茶農開啟了一段中國人移民巴西的歷史,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多了。《遺存在中國絲路上的巴西》一書就收錄了有中國茶農形象的畫作。 班德拉說:“將一個國家的文化嵌入另一種文化的時候,不一定會有沖突,兩種文化的融合往往讓另一種文化更加豐富。因此我這本書的初衷也是希望巴西能更好地接受現代中國文化,讓兩國文化能更好地交融。” 雖然一直在關注巴西人生活中的“中國風”,但班德拉還沒有去過中國。他說:“我最想去北京,因為巴西設計師盧西奧·科斯塔當年設計首都巴西利亞城的時候參考了紫禁城,因此巴西利亞城幾乎是對稱的。我很想親眼去北京看一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