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近日組織“天涯共此時”文化交流活動,其中的月餅工坊活動12日在惠靈頓理工學院舉行。伴隨著月餅的香味,中外友人共慶中秋佳節,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特邀3位華人資深面點師為惠靈頓理工學院的酒店管理學院30位西廚學員教授傳統五仁月餅、蛋黃白蓮蓉月餅和冰皮月餅的制作,學員們還了解了與中秋節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上課伊始,老師取出一個直徑近20厘米的模具,將提前預備好的餅皮和蛋黃蓮蓉餡料包好,按壓入其中,便做成了一個巨大的月餅。學員們紛紛上前觀看,不禁嘖嘖稱贊。 “大家知道月餅背后的淵源嗎?”面點師崔師傅問道。正在學習中文的新西蘭女孩莎莉說,自己在中文課上聽老師講過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但她不太清楚中秋節是哪一天,也不了解月餅的具體由來。 “中秋節是中國農歷八月十五,是月圓之日,也是闔家團圓的節日。這圓圓的月餅形狀就像中秋時分的月亮,象征著全家大團圓,”崔師傅娓娓道來,“中國古人有中秋祭月的傳統,而月餅最初正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它的歷史非常悠久,如今吃月餅和賞月已成為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 從餅皮制作到內餡比例,面點師隨后向學員們講授了五仁、蓮蓉和冰皮3種月餅的“制作秘籍”。 來自烘焙專業的毛利族學員費羅娜按捺不住好奇心,做了一個冰皮月餅。見到老師將五仁和蛋黃月餅放進烤箱時,她也打算把自己制作的冰皮月餅放進去。 “這個月餅可不能進烤箱,”面點師制止了她,“這種預制的冰皮由米粉、椰油加熱水制成,內餡是紅豆沙,也就是說它的皮和餡都是熟的,做好之后冷藏即可食用,無需烤制。” “原來做月餅就像蓋郵戳!”體驗了月餅的制作以后,學員菲奧娜對月餅的模具贊嘆有加。她說,這個月餅模具設計很專業,特別是按壓式的冰皮月餅模具,脫模很順利,就像蓋郵戳一樣神奇。 來自越南的學員伊娜說,沒想到在新西蘭自己不但有機會品嘗月餅,還學會了月餅的制作方法。她還對月餅的起源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進一步了解背后的文化淵源。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說,月餅作為象征闔家團圓的傳統點心,早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之一。月餅工坊活動讓當地民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淵源與習俗。以月餅為載體,可以增進兩國民間學習交流,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