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日本宣布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原材料加強管控,于8月將韓國移出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隨后,韓國“反擊”稱,也將把日本移出“白色清單”。近日,韓國政府就日本對韓出口管制正式向世貿組織申訴。 韓日雙邊外交陷入僵持。日本首相、政要等多次表態稱“對韓國不信任”。8月底,韓國宣布不再續簽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該協定讓雙方共享敏感軍事情報。對此,日方表示“極其遺憾”,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稱“很失望”。 經貿摩擦讓強烈的民族情緒“一觸即發”:大批韓國民眾號召抵制日貨,甚至有人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引燃車輛表抗議。9月11日,韓國致函國際奧委會,要求禁止日本軍旗“旭日旗”出現在東京奧運會;韓國爆發焚燒“旭日旗”等集會。 多年來,韓日因歷史恩怨爭論不休,這正是貿易摩擦的導火索。 自文在寅政府上臺后,在歷史問題上對日強硬,雙方關系自去年來不斷降溫。 第一個波折起因勞工案。日本于1910年至1945年在朝鮮半島施行殖民統治時,曾強擄當地民眾赴日當勞工。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韓國部分勞工及家屬開始對日企提出訴訟。去年10月,韓國大法院判處日本公司賠償4名韓國勞工;11月,又裁決兩起涉及三菱重工案件,支持韓國勞工索賠權。 對此,時任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稱:“無法容忍”,韓日圍繞《韓日請求權協定》展開激辯。1965年韓日建交后簽署該協定,日本向韓國提供數億美元經濟援助,稱“兩國和國民間不可主張請求權”。日方認為,基于該協定,勞工問題等民間索賠已解決。但韓方稱,雙邊協定未終止公民索賠權。 雖然日方否認“報復”說辭,但韓國政府認為,日本對韓出口管制是對“強征勞工索賠案”判決后實施的經濟報復。 “慰安婦”問題也令雙邊關系雪上加霜。 2015年,樸槿惠任韓國總統期間,韓日曾簽署《韓日慰安婦協議》,稱達成“最終、不可逆轉的一致”,日本向韓方主導的“和解與治愈基金會”出資10億日元,但日方稱這并非“賠償金”。該協議在韓國備受爭議。 早在韓國總統文在寅競選期間,便批判《韓日慰安婦協議》。2017年韓方啟動調查,稱“該協議未充分聽取受害者意見、存在未公開內容”。去年底,在韓日圍繞勞工問題僵持之際,韓國宣布解散“和解與治愈基金會”,再次引發日本強烈不滿。 面對時下低迷的韓日關系,輿論普遍認為,雙方積怨已久,迫于民意壓力,韓日政府均很難放低姿態。如《韓民族日報》援引經濟界人士所言,韓日貿易矛盾將長期持續,隨著安全問題被牽涉進來,所有經濟領域都面臨巨大風險。 但也并非毫無轉圜余地。9月11日,日本內閣改組,被視為對韓“強硬派”代表河野太郎從外相改任防衛相。他稱,曾努力改善日韓關系、非常遺憾,并表示對韓國外長康京和積極評價。分析稱,日本外交政策或有調整。 文在寅日前出訪東盟三國前也稱,只要日本走進對話之門,愿意攜手合作。(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