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聊、在線K歌、用APP錄制廣場舞視頻—— 銀發族網絡社交尋找新樂趣 本報記者 肖婕妤 本報實習生 曹靖 “我要趕緊發個紅包,和親戚們報一下喜!”孫女出生后,65歲的王女士立即在微信親戚群里發了20個紅包。“一下子就被搶光了。你看,親戚們都發來了祝福呢!”王女士一邊盯著微信跟親戚互動,一邊滿臉生花地跟記者說道。 像王女士這樣愛用手機上網的老年人不在少數。一家數據研究機構統計,截至2018年12月,我國50歲以上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超過5000萬,其中微信月人均使用時長接近1400分鐘。 微信群聊、錄制視頻發布到社交平臺、手機下棋、在線K歌……時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將交際圈移至線上,在網絡社交中尋找新的樂趣。 “幸好有微信群幫我打發時間” “孩子不在家,老伴也不在,我一個人怪無聊的。”65歲的李風云告訴記者,兩個女兒平時工作很忙沒時間陪自己,老伴又喜歡和北京的釣友一起去釣魚,平日家里就自己一個人。除了和鄰居聊天、逛超市,生活中的休閑娛樂少之又少。 “幸好有微信群幫我打發時間。”一個月前,李女士的老同學建了微信群把大家聯系在了一起,被拉進群的她像發現了新大陸。“群里每天從早聊到晚,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發各種各樣的圖和表情包,可好玩啦!” 在女兒的幫助下,她已經學會了怎么在微信里發語音、分享短視頻。現在沒事做的時候她就打開微信群,和老同學們聊天。“看到大家豐富多彩的生活,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也跟著豐富了起來。” 最近,李女士看到朋友圈里老有人發旅游美照,她的心也按捺不住了。她看別人去新疆拍的照片挺美的,就在微信里約了幾個老同學,打算10月份一起去新疆走走。 據第三方平臺統計,與親朋子女隨時聯系、維系熟人圈是銀發人群使用互聯網最重要的需求。《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超八成中老年人都會在微信中發表情包、在朋友圈與他人互動、接收或發微信紅包,近七成會拍攝和轉發小視頻。在中老年人最常參與的旅游、運動健身和廣場舞活動中,微信超過了電話和面對面溝通,成為最常用的聯絡方式。 多元社交生活帶動“銀發經濟” 今年剛退休的王女士一刻也閑不下來。喜歡跳舞的她最近迷上一款叫“糖豆”的APP,每天至少要花一小時在上面觀看、學習各種廣場舞。只要天氣好,她都會約上舞伴外出跳舞,偶爾還會拍一段自己跳舞的視頻發到APP上。“還有不少網友給我點贊呢!”王女士神色驕傲地說。 從小區廣場舞到把舞蹈分享到線上、從公園合唱團到網絡K歌……移動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銀發人群的娛樂生活。與此同時,網絡社交娛樂需求讓不少銀發族產生了新奇感和消費欲,銀發經濟也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新勢力。而社交媒體的興盛與移動支付的便利,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老年群體的消費模式。 每天在公園跑步的李大爺是運動APP“Keep”的忠實粉絲。他告訴記者,自己不僅會每天在“Keep”上打卡和跑友分享運動成果,還會在里面的“運動商城”里購買運動裝備。前段時間,他看中一個運動手環,“大家都說好用,價格也不貴”,不到幾秒的功夫,便用微信支付的方式把手環買了下來。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年至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有數據顯示,2016-2021年老年人在社交娛樂、養生理療和照料看護方面的消費增速預計分別達到22.0%、19.0%和16.0%,銀發經濟將成為消費升級的新藍海。 分辨網絡信息真假成一大難題 老年人在社交上積極“觸網”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但部分問題也開始浮現。其中,如何分辨網絡信息的真假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大難題。 “轉基因食品有毒,你還在吃嗎?”不久前,李風云在朋友圈轉發了這篇文章,而在一個星期后,這條消息就被辟謠為假新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我國中老年人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在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者疑似上當受騙過)的中老年人比例高達67.3%,受騙的類型主要是免費領紅包(60.3%)、贈送手機流量(52.3%)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48.6%)。 “老年人對謠言的分辨能力較弱,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這點以及老年人勤儉節約、重視健康的心理,編造謠言,進行詐騙。”常年從事老年人服務的社區工作者羅旭告訴記者,在自己的朋友圈內,經常能看到中老年人朋友轉發諸如《伏天喝熱水可逼出深入骨髓的寒氣》《喝牛奶會致癌》之類的消息。這些謠言雖多次被辟謠,但一些中老年人仍舊頻繁轉發。 李風云的女兒安曉奇表示,有時看到長輩轉發的這類文章,會提醒他們這是假新聞,可長輩不聽,還說自己沒認真看。安曉奇坦言,“每次我好心提醒,卻都以爭執收場。我再也不愿意管了。” 在羅旭看來,子女不應該對中老年人輕信朋友圈里的謠言表示斥責和鄙夷,而應該給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在教會他們使用新科技的同時,提醒各種不良信息的存在,不斷增強他們抵抗謠言的免疫力。 “盡管網絡社交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老人也仍應把生活的重心放置于現實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尋真正的樂趣與享受。在這方面,兒女可以做得更多。”羅旭強調。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