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留流浪貓的“地下貓城”浮出地面,志愿者數量快速增加 “人多了,被帶走的貓還是太少” 編者按 說到寵物,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小貓小狗乖巧粘人的樣子。近年來,“它經濟”興起,飼養寵物更成了一種新時尚。 不過,寵物數量快速增加的同時,在城市一些陰暗角落,也游蕩著不少食不果腹、無家可歸的流浪動物。 在街頭,它們隨時可能遭遇車禍、捕殺等意外;另一方面,它們本身又是影響城市環境衛生、危害人身安全的隱患。 可愛的寵物與“可惡”的流浪動物,看似相距遙遠,事實上它們的命運只有一線之隔。目前,被飼養人棄養、虐待后遺棄的寵物,是流浪動物最主要的來源。 為了解決流浪動物之困,我國許多城市都有官方或民間的流浪動物收容站。只是在運行一段時期后,不少收容站已不堪重負,動物生存條件也很不樂觀。 近日,記者走進北京一座專收流浪貓的地下貓城,試圖尋找讓動物不再流浪的最佳方法。 本報訊 (記者張子諭)“一定要快進快出,謹防調皮的貓‘越獄’。”8月的最后一天是個周六,早上7點半,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地下貓城”已經熱鬧起來。“志愿者短缺的問題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我們還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毛孩子’被收養,擁有真正的家。”做了3年多志愿者的尹奕一邊打開鐵門引記者進“城”,一邊說。 經過此前媒體采訪報道,這座流浪貓收養站引來了不少愛貓人的關注。 空氣中漂浮的貓咪體味是送給所有初來者的見面禮。走下十多級臺階,占地數百平方米的長方形地下室出現在眼前。中心區域的貓爬架上、貓籠里躺著幾只懶洋洋的貓,這里是它們的游戲區。入口的墻根處,存放著未開封的貓糧、貓砂;房間深處的角落里,堆著凈化過的飲用水和棉被;在三四個貓咪習慣活動的區域,散落著食盆和貓砂盆。雖然才來了沒幾次,新近加入的志愿者小雅已經能熟練地給記者介紹貓城的功能分區。 2012年,愛貓的退休職工吳阿姨建立起地下貓棚,收留丟失或被遺棄的貓咪。最多時,貓棚里收容了140多只流浪貓。隨著一些貓因疾病或衰老去世,目前這里還有70多位長住客。 據尹奕介紹,貓棚的物資全部來自于愛心人士的實物捐贈。志愿者會對新收到的貓糧、貓砂等登記造冊,拍照后在捐贈者微信群中公開。此外,喂食、換水、換貓砂以及打掃衛生是志愿者每天的例行工作。 下午3點多,家住附近的家美與當天第二批志愿者一起來到貓棚。家美本就養貓,因此干起活來特別熟練利索。自從3個多月前知道了地下貓城的存在,她總在周末抽空來幫忙,“干活不難,堅持很難。” 像家美和尹奕這樣的固定志愿者并不多。地下貓城被報道后,志愿者數量快速增長,如今微信群中已有90多人。不過在家美看來,做志愿者是個耐力活兒,有多少人能長期做下去,誰也說不準。 看著滿屋的貓咪,第一次來貓城的小孫就有些無所適從不知該做點什么,最后在其他志愿者的指點下,她才開始清掃雜物,協助換水換糧。“喜歡貓和照顧貓,完全不是一回事。” 今年冬天,尹奕獲得博士學位后將開始工作,他計劃一找到住處,就把早已“預定”的三只貓領養回家。他說,被好心人收養是流浪動物最好的歸宿,“貓城里人多了,被帶走的貓還是太少。” 像是能聽懂他的話,包括記者在內,每個人腳下都會時不時湊上幾只貓來。在這間地下室里,它們不太怕人,反而總是期待被擁抱和撫摸。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