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9月16日電(記者 張建新、李鯤、張宇琪) 2018年我國計算機病毒感染率和移動終端病毒感染率均呈現上升態勢,網絡安全問題呈現出易變性、不確定性、規模性和模糊性等特點,網絡安全事件發生成為大概率事件,信息泄漏、勒索病毒等重大網絡安全事件多有發生。 2019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16日在天津開幕。作為網絡安全周的一項重要活動,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15日發布《第十八次計算機病毒和移動終端病毒疫情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計算機病毒感染率為64.59%,比上年上升了32.85%;移動終端病毒感染率為45.4%,比上年上升11.84%。在利益的驅使下,更多領域的犯罪分子投入到了挖礦病毒與勒索病毒領域,病毒持續更新迭代,病毒數量持續增長,感染率不斷提升。 調查顯示,云主機成為挖取門羅幣、以利幣等數字貨幣的主要利用對象,“云挖礦”悄然興起。惡意挖礦技術提升明顯,產業也趨于成熟,越來越多的惡意挖礦軟件被安裝在網絡和物聯網設備上,影響設備性能的同時,也易形成僵尸網絡,對整個互聯網的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民介紹,數據已經成為各方爭相搶奪的戰略型資源,信息泄露事件呈現常態化,企業對數據的流向和使用權限監管薄弱,導致數據嚴重被第三方插件濫用。信息泄露令企業面臨巨額賠償,并威脅到個人財產安全和生活穩定等。今后這一狀況仍有可能加劇。 另外,由于缺乏對于軟件供應鏈的安全審核能力,供應鏈污染成為安全領域面臨的一個較為嚴峻問題。對于相對嚴密、難于攻破的系統和環境,不法分子往往會在其供應鏈上尋找出口,攻擊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作為目前最危險和有效的感染途徑之一,供應鏈攻擊將被應用在更多場景。 陳建民說,移動互聯網應用形態更加豐富,與移動互聯網相關的新型網絡違法犯罪日益突出,其惡意行為已從針對移動終端的系統破壞、惡意扣費、資費消耗等形式,逐步向強制推廣、風險傳播、越權收集等行為轉變。 |
相關閱讀:
- [ 07-22]新中國的第一丨激光照排技術:讓漢字從計算機中“誕生”
- [ 05-02]連續14個五一節,他都在實驗室研究量子計算機
- [ 03-12]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2019年度公開招聘公告
- [ 11-16]【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姚期智:為中國建一流計算機學科
- [ 10-17]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世界“超算”之巔——記國防科大計算機學院院長廖湘科
- [ 10-15]人臉識別:讓計算機“看人更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