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6日電(孫秋霞) 最近,沙特阿拉伯(以下簡稱“沙特”)境內兩處石油設施遇襲,幾乎“摧毀”了沙特大約一半的原油日產量。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9月14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襲擊導致沙特原油日產量損失570萬桶,相當于全球供應量的5%,需動用原油儲備、填補缺口。 這一消息使得市場恐慌情緒升溫。當地時間9月16日,布倫特原油開盤漲幅擴大至19%,一度站上了每桶70美元,據統計這是自1988年交易開始以來的最大漲幅。截至北京時間9月16日20時,布倫特原油上漲10.74%至每桶66.69美元。 廈門大學中國新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中新社記者,沙特石油設施遇襲,短期內已經造成石油價格上漲,對全球的長期影響取決于此次事故對沙特產油的打擊到底有多大。 外媒援引沙特阿拉伯官員的話稱,沙特方面希望9月16日將因無人機襲擊石油設施而損失的石油產量恢復三分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沙特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恢復全部石油供應能力。 “如果沙特產能可以很快恢復,對全球的影響不會很大,因為沙特本身還有庫存可以釋放。”林伯強指出,另一個長期影響因素包括沙特石油設施是否會再次遇襲。 盡管對沙特何時恢復產能沒有定論,但油價已經呈現上漲態勢。 摩根大通分析師馬利克(Christyan Malek)預計短期內油價會波動3至5美元。隨著市場轉而關注地緣政治風險,油價在未來三到六個月將升至每桶80至90美元。 也有分析認為,如果沙特無法迅速恢復石油供應,填補遇襲所致的損失,油價最高可能上漲至每桶100美元。 林伯強指出,如果沙特需要幾個月的恢復時間,“100美元不是不可能”,因為沙特產能減少一半后,基本上沒有石油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遇襲的布蓋格煉油廠由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運營,該公司兩大戰略是石油業務的多元化和開拓亞洲市場。日本、中國和印度等國除了依賴沙特供應的原油外,對樹脂等石化產品的依賴程度也有所提高。中東的混亂將直擊亞洲制造業的零部件供應鏈。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6日在回答“沙特油田遇襲造成國際油價上漲,中國有沒有預案”時稱,沙特事件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正授權從美國戰略原油儲備中釋放原油,并下令加快批準正在得克薩斯州等地等待審批的輸油管道,以保證市場供應充足。 近年來,得益于繁榮的頁巖油生產,美國的原油出口不斷增加。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今年6月,美國一度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日均出口量超過300萬桶。 不過,林伯強指出,如果沙特短期內沒辦法恢復產能,美國可能開始考慮提供石油儲備,“但美國產能的增量短期內彌補不了沙特的減產”。 近幾年來,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已向全球原油供應貢獻數以百萬計桶,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能迅速替代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設施遭襲損失的產油量。今年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一直在削減預算及工人數量,并不斷下調產油目標。(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