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闞楓) 進入9月,多地發布公告,集中進行事業單位人員的公開招聘工作。與公眾熟悉的公務員招錄考試相比,各地事業單位的招聘有哪些特征,考試將側重考查應聘者哪些素質? 多省份扎堆進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 進入9月,全國多省份啟動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根據各地發布的考試公告,湖北、安徽、貴州、內蒙古、云南、江蘇、四川、甘肅等省份的部分地區已經發布了事業單位招聘公告,這其中,多地將筆試時間都定在10月27日進行。 相較于公眾熟知的公務員招錄考試,事業單位的公開招聘考試其實也由來已久。 2006年開始實施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就明確,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由用人單位根據招聘崗位的任職條件及要求,采取考試、考核的方法進行。 2014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開始實施,該條例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需要的程序包括7個步驟:制定公開招聘方案;公布招聘崗位、資格條件等招聘信息;審查應聘人員資格條件;考試、考察;體檢;公示擬聘人員名單;訂立聘用合同,辦理聘用手續。 從考試的時間來看,近年來,多地將事業單位招聘的考試定在同一日進行其實并不鮮見,今年5月19日,全國就有10個省份扎堆進行了事業單位招聘的公共科目筆試,在考生中,這種集中考試也被稱為“聯考”。 各地明確這些人不得報考 觀察各地規定的應聘報名條件,除了具有中國國籍,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崗位所需條件等基礎性要求,各地對事業單位應聘人員也有其他一些的限制性要求。 諸如,各地均規定現役軍人,在讀全日制普通高校非應屆畢業生,尚在最低服務年限內的機關、事業單位正式在編工作人員等不得報考。 各地還規定一些違法違紀人員不得報考。例如,安徽部分地市的事業單位招聘公告就明確,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和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期限未滿或者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處于刑事處罰期間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尚未做出結論的人員不得報考。 在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招聘中存在舞弊情況的人員也有報考限制。例如,內蒙古的一些事業單位公告明確,在公務員招考或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被認定有舞弊等嚴重違反錄用、聘用紀律行為并在禁考期限內的人員不得應聘。 一些事業單位招聘公告中也明確,考察環節如果發現應聘者為“老賴”,將取消應聘資格。例如,貴州省部分事業單位招聘公告明確,考察中發現應聘者為人民法院認定為失信被執行人的或經有關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認定存在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人員,將視為考察不合格。 安徽阜陽、蚌埠等地的招聘公告均明確“考察結束時考察對象仍屬于失信被執行人的,考察環節不予合格”。 和公務員招錄相比有啥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一些省份的公務員招錄工作也正在進行中,和大家熟悉的公務員考試相比,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有何差異? 其實,近年來,各地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逐步規范化,從考試時間來看,華圖教育公考輔導專家李曼卿介紹,考生們所說的多省份事業單位聯考是指自2015年開始的,由多個省份事業單位統一組織、統一時間、統一試卷招考,這種“聯考”往往在上半年的5月至6月間進行一次,在下半年的10月進行一次。 從考試內容觀察,2015年,人社部人事考試中心發布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分類考試公共科目筆試考試大綱(試行)》,這也成了各地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命題參考。相較于公務員考試的公共科目,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分類更細致,考查內容也更具專業性。 根據各地發布的考試公告,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分類考試公共科目筆試往往分為綜合管理類(A類)、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中小學教師類(D類)和醫療衛生類(E類)五個類別。五個類別筆試的公共科目均為《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綜合應用能力》。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應試人員從事與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綜合應用能力》旨在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曼卿分析。 專家表示,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的《綜合應用能力》與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科目差異較大,這一科目主要偏重于考查崗位所需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各個類別中的溝通協調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數據加工能力、教師自主發展能力、臨床思維技能等。(完) |
相關閱讀:
- [ 09-10]中國發布 | 收回事業單位空編增加中小學編制,提高教師待遇!未來中國這樣強師筑夢
- [ 08-14]江蘇加強機關事業單位收費監管 劃定11類違規收費行為
- [ 07-14]甘肅臨夏:警方破獲一起事業單位招考作弊案 100余人涉案
- [ 05-20]10省份今舉行事業單位招聘考試 多地強調考試紀律
- [ 05-03]多地啟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 10省份本月同日筆試
- [ 04-18]陜西調劑4000名編制為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