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回憶,不會被忘記
2019-09-26 07:03:11?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6年間10人遇害,33年后真相漸明,15年追訴時限卻已到期 —— 殺人回憶,不會被忘記 2003年,韓國導演奉俊昊以上世紀80、90年代發生的“華城連環殺人案”為原型,拍攝了電影《殺人回憶》,影片采用了開放式結尾,查案警官直視鏡頭的目光,寫滿了憤怒與不甘。 16年后,消息傳來,這起懸案的嫌疑人終于被警方基本鎖定,而此時,距離連環兇殺案的最后一起,也已經過去了28年,遠遠超出了命案追訴期…… 真兇原來已在獄中 據韓媒報道,當地時間9月23日,韓國警方稱,“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李某,在過去案件調查過程中曾接受了警方調查。 “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于1986年至1991年間,有10名女子接連遭到綁架奸殺,其中僅一人逃脫幸存。 據韓國媒體報道,為了調查“華城連環殺人案”,韓國警方先后投入205萬人進行搜查,是歷史上調查規模最大的案件。 警方搜查了2萬多名嫌犯,給4萬多人做了指紋鑒定,給570人和180人分別做了DNA鑒定和毛發鑒定,調查記錄裝滿5個大塑料袋。 但是,由于當年的偵破手段有限,監控、DNA檢測等技術落后,盡管警方收集了疑似兇手的毛發、煙頭跟體液樣本,但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由于最后一次案件發生在1991年,根據當時韓國法律的15年追訴期規定,全案在2006年4月2日終止搜查。 不過,隨著技術手段的成熟,警方最近還是重啟了對該案件的調查。調查中,警方新獲取了案發現場證物中留在受害人衣物上的DNA,隨后進行了DNA分析。 通過比對罪犯數據庫發現,一名已經在押的無期徒刑犯人李某的DNA,與當年系列案件中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物上殘留的DNA完全一致,從而鎖定了“華城連環殺人案”真兇的身份。 據警方介紹,李某于1995年因在家中奸殺妻妹,被判處無期徒刑,目前在釜山監獄服刑。 “帶著歷史使命竭盡全力” “花城連環殺人案”發生后遲遲未能破案,這一懸案多次被搬上銀幕、舞臺。1996年,在最后一起案件發生5年后,首次經韓國導演金光林編成舞臺劇《來看我》;后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采訪記錄等,又于2003年被導演奉俊昊拍攝成《殺人回憶》搬上銀幕。 近年來,該案件又陸續被改編為《隧道》《信號》《岬童夷》等多部影視作品。 在藝術家和觀眾念念不忘的背后,是整個社會對真兇尚未歸案的憤怒、不甘與憂慮。 據韓國媒體報道,在警方本月19日確認嫌疑人李某為真兇后,當年負責偵辦的老刑警們一邊欣喜祝賀,一邊拿著電話痛哭。 盡管嫌疑人終于現身令人興奮,但一個沉甸甸的法律難題,也因此擺在了韓國警方與司法部門面前——追訴有效期。 2015年,韓國廢除了殺人案的訴訟有效期制度,此類案件將被永久追訴直到破案為止。 但在“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的時候,韓國規定殺人罪的訴訟有效期限為15年。根據“法不溯既往”原則,這意味著該案件早已超過公訴時效。 不過,韓國警方對此表示,將不會因此就放棄調查,而是會“帶著歷史使命竭盡全力”。 DNA檢測:緝兇,洗冤 其實,DNA檢測技術用于案件的關鍵證據分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18年4月,被稱為“金州殺手”的72歲美國加州前警察約瑟夫·迪安杰洛被捕。在距其第一次犯罪40多年后,警方終于將這個連環殺手逮捕歸案。 除了能令案情大白于天下,DNA檢測技術也能讓無辜者沉冤得雪。 今年7月,美國一名叫塔普的男子,從一樁數十年前發生的謀殺案中重獲清白,這一切也要歸功于DNA和基因族譜技術發現的證據。 據報道,現年43歲的塔普1996年被控性侵、謀殺,1998年被判30年徒刑。 2018年,塔普的辯護律師團獲權檢驗在當年被害者臥房發現的精子痕跡,利用DNA檢測技術獲得的證據引導警方擒獲真兇,徹底推翻了對塔普的定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