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絡媒體德陽行】四川德陽:畫出鄉村振興靚麗畫卷
2019-09-26 15:47:48??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從德陽市區出發,往西北方向約30公里,川西林盤、年畫文化、傳統民居……一幅幅田園詩意畫卷徐徐展開,滿目皆彩。 綿竹孝德鎮年畫村,這里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的發源地,是年畫藝人的聚集區,“也是綿竹鄉村振興探索的‘前哨站’”。解說員賴航熱情地向參觀者們介紹道,村里共有年畫企業15家,年畫作坊20家,年畫從業人員400余人。2018年,年畫產品銷售額達4000余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8765元。 “今年以來,我們接待本地及外地的考察調研團隊達150余次,接待人數超過5萬人次。”賴航的另一個身份是綿竹市孝德鎮黨政辦副主任。她介紹道,孝德鎮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積極探索出了一條年畫文化的創新路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就地取材,串聯起德孝文化、農耕文化、年畫文化,在文化振興上下功夫,帶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在年畫村品味完鄉村振興發展中的年畫潮流,沿月季大道車行5分鐘便是孝德鎮年俗村。走在村子里,古戲臺、元宵廣場、猜謎墻、年雕塑、迎春圖景觀墻等等與年味、年畫相關的景點一一呈現在游客們的眼前,看著這些精心打造的景觀,讓人感覺雖然春節已過,但年味依然濃郁。為安置成蘭鐵路拆遷戶,打造特色幸福美麗新村,2017年3月,綿竹市在射水河畔選址規劃建設的孝德鎮年俗村正式開建,經過兩年多建設,目前,年俗村已經基本完成農房、基礎設施配套等建設。去年年底,年俗村的村民牟修軍搬進了新家。老牟說,相較于以前的居住環境,現在的生活環境真是提高了很多檔次。房前屋后的小橋流水,微田園讓他們仿佛置身于畫中一般。同時,每家每戶的墻上都畫上了與年味相關的年畫,更是也讓人眼前一亮。 同在月季大道沿線的板橋鎮五星村9組在今年3月初建成“竹籬人家”生態社區后便開始熱鬧起來,“每天都有好多人來游玩。”在這里土生土長的毛明在家門口開了一家手工醋坊,每天都有幾百塊錢的營業額,村居環境整治的甜頭他已嘗到。 “以前這里臟亂差,垃圾到處亂扔,房前屋后雜草叢生臟兮兮的。”五星村黨支部書記付堯海說起“竹籬人家”以前的面貌連連搖頭,這種情況直到2018年開始改觀。為了改變“竹籬人家”臟亂差的面貌,板橋鎮采取因陋就簡、就地取材的方式,利用廢棄圍墻、采用本地竹材,充分發揮群眾智慧,打造了具有不同匠人工藝、形式多樣的竹景觀造型,全方位展示“竹籬人家”主題。該村通過村民自治途徑,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引導村民積極主動參與垃圾治理,探索出了“房前屋后自己掃、公共區域輪流掃、道路溝渠保潔掃、每月一次集中掃”的自治機制,通過開展院落動態衛生評比,把垃圾分類行為從“要我分”引導到“我要分”,推動生活垃圾由分散處理向集中處理轉變。現如今,“竹籬人家”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由一個落后散亂、垃圾遍地的村落變為如今潔凈優美、生態宜居的生態社區。 月季大道向綿竹龍門山腳下的中國玫瑰谷延伸。按照“特色小鎮+農業園區+專合組織+農戶”發展思路,中國玫瑰谷以國家玫瑰公園建設和第八屆中國月季展舉辦為契機,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全力打造中國玫瑰谷小鎮聚落。目前,種植玫瑰1.6萬畝,建立了以種植、加工、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玫瑰生態全產業鏈,開發出了玫瑰體驗式加工、個性產品定制、觀光旅游等休閑業態,同步帶動旅游、康養、文化等產業發展,累計年接待游客達85萬人次,帶動農民增收1.3億元,形成了“特色小鎮聚商氣、農業園區聚人氣、專合組織聚財氣、家家戶戶聚福氣”的三產聯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格局。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如今,越來越多升級版的美麗鄉村在德陽涌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將廣大農村建設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地方,綿竹只是德陽實踐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打造鄉村振興“德陽樣板”,德陽以建設西部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市為目標,以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全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農林牧漁服增加值達到252.5億元,增長3.8%;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83元,增長9%。 2019年一季度全市鄉村振興現場會提出,要將全域旅游理念貫穿到鄉村振興中,探索“特色小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專合社”模式,加快建設350公里現代農業外環線和150公里都市休閑農業內環線“雙圈層大環線”,推動“村村入園區、戶戶進合作社”,促進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同時,統籌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彩鋼棚整治,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2019年二季度德陽市鄉村振興現場會指出,各地鄉村振興工作在“雙圈層”大環線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規劃師制度、農業投融資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下一步工作總的要求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抓緊對標補短,確保全市鄉村振興在保持現在良好態勢的基礎上有更大的變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行動,德陽市將加快建設西部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市,打造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綠色現代農業、生態宜居鄉村、農村綜合改革示范區,打造鄉村振興德陽樣板。力爭到2022年,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成熟,“雙圈層”農業產業大環線和成德同城化鄉村振興示范走廊初步建成。 讓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更好地照進現實,一張張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德陽各地徐徐展開。 |
相關閱讀:
- [09-26]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福建日報特刊?脫貧攻堅】攜手脫貧 共同致富
- [09-26] 闖出鄉村“振興”路
- [09-26] “漁舟唱晚”助力特色鄉村旅游
- [09-25] 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成果豐碩
- [09-25] 【新時代·邊疆行】西嘎門巴村:從昔日的“搬遷者”到現在的“扎根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