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壯大了,就要有擔當!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2019-09-28 12:17:3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 我來說兩句 |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建和諧勞動關系 “企業發展壯大了,就要有擔當!”這是一句發自民營企業家肺腑的錚錚之言,更化作他們身體力行的實際行動。不斷爬坡過坎的民營企業,正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擔當,為全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教育為員工創造最大福利 2018年,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公布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通知》,恒安集團出資建立了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當時,企業內部有人質疑:“咱們出錢培養這些人才,跑了怎么辦?”施文博董事長回答道:“人才是社會的,不是我的,如果培養出的人才在恒安做貢獻,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如果他離開恒安去了別的企業,或者他自己去創業,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在他看來,為社會培養人才,就是履行社會責任。 教育是對員工最大的福利,不光施文博篤信這一點,這也是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家的共識。 走進杭州吉利集團總部,赫然印入眼簾的,是“吉利學堂”四個燙金大字。 “在吉利學堂里,我的最大感受是董事長李書福在盡力給員工們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提供道德思考和文化交流的場所;給予充分彰顯自我,提升自信及人格自尊的良好空間。”一位姓侯的學員這樣對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吉利學堂”是人才培養、文化傳播、智慧碰撞的場所,從周一到周日,學堂里面的每一天每一個教室都是滿滿的,在這里員工們可以通過學習或扮演老師角色從而不斷地提升自我。 關于怎樣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李書福秉持的觀點是:“保障一線員工的權益,讓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而通過吉利學堂的學習,集團更給予了一線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和決策的權利,以此來增加員工的歸屬感、榮譽感和幸福感。由此帶來的,是員工在專業領域的話語權,以及對于企業的向心力。 成熟的企業一定有擔當 成熟的企業,一定是社會的一份子,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做貢獻。安踏集團為此還開創了獨特的公益模式。 2017年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及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啟動“茁壯成長公益計劃”,設立安踏專項基金,捐贈5億元的資金及裝備,結合自身體育資源優勢,從裝備捐贈、素養教育及運動課程推廣三大項目入手,幫助全國34個省市欠發達地區青少年提升身體素質和體育水準。將通過“茁壯成長公益計劃”為全國34個省市欠發達地區的青少年提供運動鞋、運動服、以及運動器材等運動裝備,培養超過1萬名鄉村體育教師,攜手專業課程研發機構開發夢想運動課程,向建有夢想中心的學校推廣安踏運動夢想課程,最終將有超過1000萬名青少年能夠接受更優質的體育教育,以提升體育素養。 作為安踏真愛夢想的核心公益項目,夢想中心是一個集網絡、多媒體、圖書和課堂為一體,分布在偏遠地區學校中的標準化教室,是一個承載素養教育使命的空間載體,依托學校即有師資,配備捐贈的體育裝備及安踏培養的鄉村體育教師資源為孩子提供40門跨學科的夢想課程。 慈善事業“拔窮根”“種大樹” 恒安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CEO許連捷曾說:“社會責任大過天,要更多地投身社會公益事業”。30多年來,恒安集團及其主要股東贊助各類公益事業累計13億多元,其中許連捷個人的各類捐款就達5億元。 而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濤常說的一句話是:“奧康有兩份事業:一是鞋業,二是慈善事業。”由于從小家境貧寒,王振濤讀到高一就輟學,之后做過3年木匠,跑過5年推銷,遍嘗人間冷暖。所以他格外注重孩子們的學業進步。2006年,王振濤慈善基金會正式啟動,這是經國務院和民政部批準成立的中國首個以民營企業家名字命名的個人非公募慈善基金會,每年幫助300-400名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在新時期“兩個健康”思想引領下,溫州的扶貧工作也從區域性脫貧向聚焦精準扶貧的特色反貧困之路轉變。作為溫州企業家代表,王振滔創辦的慈善基金會,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把“家門口”的扶貧工作進行到底。 2018年9月,王振滔帶隊來到沙埠村,通過深入的現場調研,為其量身打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脫貧方案,同時出資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打造特色農產品——紗面,對其產品升級、市場拓展、渠道開拓等方面進行了指導,以推廣農產品的方式,鼓勵沙埠村村民自主創業,多管齊下,為當地脫貧工作“輸血”更“造血”。 “落實精準扶貧,需要有一個好思路、好點子。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地找到脫貧的突破口。”王振滔說起扶貧工作總是滔滔不絕,“通過產品扶貧、產業扶貧到精神扶貧,才能真正為貧困地區注入內在發展的動力,為社會力量參與健康扶貧探索一條新路子。” 同樣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會,比亞迪慈善基金會以致力公益慈善事業,開展扶貧濟困、助學興教等各種社會公益慈善活動為宗旨,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倡導企業公民責任,為建設和諧社會盡一份心力。 為幫助患有重特大疾病的低收入家庭或因病致貧的家庭,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對符合條件的重大疾病個人或家庭進行部分醫療救助。 為改善貧困鄉村小學辦學條件,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在宜春市萬載縣高村鎮岐源村捐建了一所全新小學,2012年學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金會與深中科學思維研究院設立“獎教基金”,獎勵在教育、教學、教研和管理、服務等方面做出杰出貢獻的深中教職員工;而關注青少年教育成長,致力于解決貧困高中生教育發展項目,是比亞迪慈善基金會明確的需重點執行和關注的項目,且對所有資助的貧困生都安排志愿者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及跟蹤。 扶貧重在扶志,民營企業家們以堅實的雙肩扛起扶貧的責任,更以智慧的眼光為企業培養接班人、為社會培養后備軍,讓高質量發展成為“新常態”。 (記者孫永劍)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