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基層減負:西南某省仍有“以會議落實會議”理念
2019-10-09 08:14:25?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記者持續了解中辦通知落實情況,傾聽干部心聲—— 減負見成效 基層盼長效(第一落點·關注基層減負③) 本報記者 楊文明 蔣云龍 核心閱讀 各地不斷落實“減負令”,基層一線的干部群眾看到了可喜變化:會少了、文少了、表少了、檢查少了。 減負效果顯現,如何進一步解決長期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積弊、建立激勵廣大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長效機制,更多工作尚需探索。 隱蔽的形式主義問題須重視 “今年是‘基層減負年’,你們輕松些了吧?”每次采訪間隙,記者都會跟基層干部聊一聊這個話題。 對于基層減負,很多干部反映,一些能夠量化的負擔問題,改觀比較明顯。記者在云南昆明、曲靖、大理等州市走訪發現,會議、文件數量幾乎都壓縮了至少30%。曲靖市沾益區通過會議集中套開的方式,避免了鄉鎮干部反復趕來開會;師宗縣竹基鎮黨委書記張云反映,不管是會議還是文件,干貨比例高了,主要領導帶頭縮短發言時間,會風逐漸扭轉。 與此同時,一些隱蔽的、難以量化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仍須引起重視。 一些干部反映,地方市縣層面的正式文件管住了,可條線上的報表任務依然較重:前兩天才向扶貧辦報送的數據,又要給教育局報一遍。政務數據打通工作進展依然緩慢。 大會管得不錯,可一些不必要的小會、大部分內容照抄上級的文件依然存在。一些單位和地方對基層干部使用政務微信公眾號提出關注率、評論數等要求,擠占了他們正常干事的時間。一名基層干部建議,應對相關項目進行一次集中梳理,需要保留的列出清單,清單以外不做硬性規定。 【記者感言】整治隱蔽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必須真正落實中央規定,心里裝著基層,切實改進作風。 讓基層聲音的傳遞更暢通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不少基層干部反映,應進一步暢通基層合理化建議上傳的渠道,一起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積弊。 “上面千條線,下面真的只有一根針。”一名社區干部說,“一些材料超過了我們的職責和能力范圍,比如轄區工商戶的經營情況,社區怎么可能了解?但有些部門就是要我們報,還要得特別急。一些材料更是反復多次上報。這些工作該不該讓社區做?該不該以這種方式做?值得商榷。雖然我們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但有關部門常常沒有回音。”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單位主要領導有官僚主義傾向的,這個單位往往存在形式主義問題。基層干部建議,要把減負與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結合起來,以斗爭精神持續深入推進解決。 一些地方對整治形式主義展開探索,效果不錯。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試行雙向評議,領導干部向群眾和下級部門公開述職,下級部門和群眾給領導干部打分,一定程度上對上級部門隨意要求提供材料報表形成制約。 【記者感言】只有打通下情上達的通道,才能更有效解決形式主義問題,切實減輕基層干部的負擔,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心氣。 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減負成果 為基層減負,各地落實、執行的速度很快,力度很大。對此,基層干部給予肯定。但也有一些人心存疑惑:“會不會只是一陣風?”“怎么樣才能鞏固長久?” 產生這種疑惑,并非毫無原由。西南某省的一名機關干部告訴記者,“市里下發文件,我們結合文件把工作都安排了,但還是得再開一次會,會上主要內容就是聽領導把文件再念一遍。”這名干部說,上級部門的指示,落實前如果不開個會,似乎就顯得不重視、覺得不踏實,回頭遇到檢查,“那我們是開過會的,就顯得有依據。” 不開會就是不重視、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傳達文件……這類工作方法和理念,在一些基層地區依然存在慣性。如何真正改變這些習慣性的方式?很多基層干部認為需要建立鞏固減負成果的長效機制,比如進一步理順工作流程、減少繁文縟節,建立更加符合地方實際的考核檢查辦法。 【記者感言】減負要改變的不僅有不合理的規定和流程,還有長期形成的思維和工作慣性。 本期統籌:楊爍壁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9日 04 版) |
相關閱讀:
- [10-08] 基層減負:秦皇島某區解散、整合工作群190余個
- [09-26] 向銀行借款,哪種還款方式更合適?
- [09-25]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百姓保健康 ,農民鼓腰包——豐收時節綠色農業發展掠影
- [09-20] 扶穩“千斤頂” 湖北多措并舉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 [09-20] 杭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府創環境,企業創財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