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APP過多過濫、平臺壟斷…在線教育治理須“在線”
2019-10-09 08:55:2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在線教育,治理須“在線”(人民時評) 接收通知、完成作業、在線學習、按時打卡……如今,不少家長和學生的手機里,都裝著若干教育APP。然而,隨著這類應用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過多過濫、平臺壟斷、有害信息傳播等問題。 近年來,有關部門針對教育APP亂象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了“互動作業”“同學幫”等10余個違法違規平臺,下架了兩百余款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應用。現實中,教育APP等移動互聯網產品具有跨地域的顯著特點,單靠區域性的分散治理難以形成合力,因此,加強對教育APP發展的統籌指導和監管成為共識。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正是要加強教育APP治理,為在線教育有序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并重,立足于開放環境維護網絡安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移動互聯時代,教育APP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學校教學、學生學習的有益幫手。在應用過程中,對于運營發展不規范、履行安全責任不到位等問題,亟待進一步厘清邊界、規范管理,更好保障用戶權益。比如,對于應用軟件的商業行為,《意見》提出“強制的不商業,商業的不強制”,即作為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得植入商業廣告和游戲,而推薦使用的教育APP應當遵循自愿原則,不得與教學管理行為綁定,不得與學分、成績和評優掛鉤。 也應看到,在線教育是互聯網時代的新業態,已成為我國數字產業和教育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據預測,2019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2600億元,中小學生在線教育用戶將達到8000萬人,發展潛力巨大。為防止“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意見》提出,對作為新興產業的教育APP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不設置準入許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在嚴守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留足發展空間。這充分體現了“放管服”改革精神。同時,對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教育APP減少檢查次數,對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教育APP增加檢查次數,讓守信者萬事皆順,失信者時時不安,強化了正向激勵。隨著相關舉措落細落實,教育APP的發展必將迎來新的機遇,打開新的天地。 教育APP的發展,事關廣大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切身利益。以《意見》出臺為契機,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堅持政府、市場、社會同向同行,我們就能以協同治理做大教育APP規范管理的同心圓,讓“互聯網+教育”創造更多可能,激發更大動能。 張 爍 |
相關閱讀:
- [09-12] 教育APP有了規范引導 嚴守底線也留足空間
- [09-09] 證監會多舉措推進投資者教育 受投資者“點贊”
- [09-06] 整治教育App亂象需采取聯合行動
- [09-06] APP進校園應征求師生、家長意見
- [09-05] 八部門:學校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收費和植入廣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