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前三季度自然災害致全國1.1億人次受災
2019-10-10 16:24:0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微信公眾號消息,前三季度,全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1億人次受災,766人死亡,103人失蹤。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和單位對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 經核定,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臺風、地質災害和干旱為主,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1億人次受災,766人死亡,103人失蹤,496.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2.4萬間房屋倒塌,23.5萬間嚴重損壞,94.1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6639.4千公頃,其中絕收2462.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063.2億元。 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全國災情相對偏輕,其中,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緊急轉移安置人次、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25%、17%、55%和3%。 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主要有以下特點: 洪澇和地質災害“南北多、中間少” 前三季度,全國大范圍強降雨過程頻發,降水分布不均,洪澇和地質災害總體呈現“南北多、中間少”。其中,6-7月廣西、江西等地連續出現強降雨過程,廣西、江西、湖南、貴州等省(區)災情較重;8月下旬四川盆地西部遭受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7-8月東北、西北等地出現持續性較強降雨,局地遭受洪澇災害。綜合來看,前三季度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黑龍江、陜西、甘肅等省(區)洪澇和地質災害相對較重,直接經濟損失占全國洪澇和地質災害總損失的82%。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洪澇和地質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緊急轉移安置人次和倒塌房屋數量分別減少11%、25%、49%,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15%和24%。 臺風登陸個數少,超強臺風“利奇馬”影響大 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有4個臺風登陸,比多年同期(6個)少2個,但從強度看,第9號超強臺風“利奇馬”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強度第五位的超強臺風,造成浙江、山東、江蘇、安徽、遼寧等省(市)1402.4萬人受災,20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此外,臺風“木恩”“韋帕”“白鹿”也相繼登陸華南地區,臺風“楊柳”和“劍魚”影響華南等地,給廣東、海南等省造成一定損失;臺風“玲玲”登陸朝鮮,影響吉林、黑龍江等省。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臺風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多10%,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減少25%。 西南出現冬春連旱、中東部夏伏旱突出 前三季度,出現冬春連旱和夏伏旱兩個階段干旱過程。2-5月,云南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現冬春連旱,峰值時云南飲水困難需救助人口82.4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56.6萬頭(只),占全國冬春旱影響總數的8成以上。7月起,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峰值時湖北、山西、重慶、陜西等11省(區、市)農作物受災面積376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16億元,其中湖北、山西旱情較重。8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旱情持續發展。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前三季度全國旱災總體偏輕,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38%和41%。 風雹災害出現時間早,主要影響北方地區 前三季度,我國共出現37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較近5年同期均值(48次)少11次,影響縣域近1000個,少于近5年同期均值(1343個)。大范圍強對流天氣首次出現在2月17-19日,較常年偏早約20天。北方地區風雹災害相對較重,5-7月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都曾遭遇超10級大風,造成局地損失較重。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風雹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41%和38%。 地震活動較為活躍,震級總體不高 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5次,為近5年同期最高值,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4月24日西藏墨脫縣發生6.3級地震,是前三季度震級最高的地震,墨脫縣少量房屋損壞。6月17日四川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此后又相繼發生3次5級以上余震,是前三季度災情最重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3500余間房屋倒塌,22.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 雪災和低溫冷凍災害年初集中發生 前三季度,我國共出現4次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1月和2月上旬,影響西北地區東部、東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其中年初青海玉樹、果洛等地連續出現12次明顯降雪過程,造成部分鄉鎮道路中斷,20.6萬人受災并需生活救助,4萬頭(只)大牲畜死亡。春季,北方地區出現5次大范圍冷空氣過程,內蒙古、河北、陜西、寧夏等地農作物遭受低溫冷凍災害影響。 |
相關閱讀:
- [10-10] 今年汛期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十月西南等地降水依然較多
- [10-10] 西南地區多陰雨天氣 冷空氣影響內蒙古東部華北東北
- [10-09] 當好糧食“保管員”——我國糧食儲備體系建設綜述
- [10-09] “教科式耍賴事件”雙輸是一次慘痛的教訓
- [10-09] 高規格重建見成效 震后兩年九寨溝“補妝歸來”美麗依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