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釋放哪些信號?
2019-10-11 07:23:39?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 周冬在廣西憑祥市浦寨邊貿區,每天都有大量東盟國家的貨車進出浦寨口岸轉運貨物(2018年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中國與東盟雙方相互累計投資約2300億美元,中方在東盟設立了2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入區企業超過600家。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周邊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銀說,東盟區域內部發展差距大,許多國家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發展初中期,對資金、技術、設備等需求迫切,這是東盟國家紛紛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原因。 得益于經濟結構的互補性,中國和東盟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在老撾,中老鐵路正加緊施工,建成后,老撾將由“陸鎖國”變成“陸聯國”;在馬來西亞,中國在制造業領域投資了400多個項目,其中,中國中車建成馬來西亞首個“鐵路工廠”;在柬埔寨,金邊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建設正如火如荼…… 廈門大學東盟研究中心教授王勤認為,中國與東盟共有19億人口,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如今兩個龐大的經濟體正從傳統的貿易合作向科技、信息、金融等領域拓展。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表示,從去年開始,華為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提供云服務,并在新加坡、泰國等地部署了云數據中心。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出席第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時說:“正是看好東盟國家的前景,小米選擇了東南亞作為出海的重點地區,目前業務已經覆蓋了東盟10國。” “經過40余年高速發展,中國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鏈齊全,勞動力素質高,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經濟體都無法取代的。中國和東盟產業鏈、價值鏈相互融合的過程,實際上是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過程,這將進一步鞏固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地位。”周方銀說。 共拓區域合作嶄新未來 今年初,上海華誼項目正式落戶廣西欽州,這一總投資700億元的項目是廣西目前最大的單體投資產業項目。廣西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項目副總監唐偉春說,他們看中的正是北部灣沿海通道優勢。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依托北部灣,將建設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北部灣港、洋浦港),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三條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規劃是我國深化陸海雙向開放,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將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玉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