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步涉傳銷被查 “無本萬利”不是“挖礦”是“挖坑”
2019-10-17 07:01:40??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趣步“走步賺錢”涉傳銷被查 “無本萬利”不是“挖礦”是“挖坑” 熱點聚焦 在推崇科技與創新的時代,我們應該包容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有益探索,也應警惕那些刻意行走在灰色地帶,利用前沿科技、監管缺位牟取暴利的不法之徒。 每天走4000步,就能月入十幾萬?當你以為這是個賺錢的“金礦”時,結果很可能會掉進別人挖好的“坑”里。據媒體報道,近日,號稱“走路就能賺錢”的趣步APP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被長沙市工商部門立案調查。相關專家警示消費者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此類玩手機、刷微信輕松賺錢的廣告,以免上當受騙。 趣步是一款異軍突起的手機APP軟件。據趣步宣稱,用戶可以用步數在“趣步”上換購商品,甚至提取現金;只要每天走夠4000步,每月至少能賺200元。這種貌似“健康+賺錢”的商業模式對普通用戶來說,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因此,趣步在今年年初一度登上某手機應用平臺生活類下載量第一的位置。 然而,這一“健康+賺錢”的模式只是趣步運營模式的初級版本,還有更刺激的升級玩法等著你。據媒體報道,趣步推廣人員宣稱,在不投資、不推廣的情況下,用戶一個月只能掙200元。但通過投資、推廣和發展團隊,用戶能夠月入幾千甚至十幾萬。而這一類似金字塔式玩法,疑似踩進傳銷、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的屬地。 表面看,“運動挖礦”是趣步的運營模式,但最大的疑點就是“礦”從何處來?眾所周知,走路本身并不創造任何價值,之所以“走路能夠賺大錢”,其本質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用戶自己拿出真金白銀來投資,需要不斷拉人頭進去“填坑”,才能保證先入者的高額收益,具有明顯的金字塔結構特征。 然而,就像傳銷一樣,趣步不可能不停地拉人進來,當“接盤俠”逐漸枯竭后,趣步的商業模式就很難再繼續玩下去了,大多數用戶的資金也將難以保全。長沙市工商局之所以介入調查,目的就是要及時制止“不法”行為,避免出現“崩盤”結局。 實際上,重慶警方在2018年就曾對外公布,成功破獲一起利用“早起挑戰”游戲行騙的網絡詐騙案,在全國多地抓獲犯罪嫌疑人57名,凍結涉案資金500多萬元。警方在調查后發現,該團伙以“早起挑戰團”“準時早起”等公眾號為平臺,通過各種獎勵活動拉人頭,參加平臺的“早起挑戰”游戲。組織者在收到微信用戶的挑戰金后,通過篡改后臺服務數據、減少打卡用戶分紅、瓜分用戶保證金的形式,非法獲取暴利。 近年來,伴隨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疑似傳銷項目改頭換面,開始向手機客戶端轉移。其存在形式各種各樣,有的打著“招商”的幌子,有的打著“微商”的旗號,有的貼上“連鎖經營”的標簽,還有的披上“區塊鏈”的外衣,頗具迷惑性。但騙局終歸是騙局,無論如何千變萬化,本質是不變的,都是利用普通人的貪念騙取錢財。 在推崇科技與創新的時代,我們應該包容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有益探索,對一些經營模式暫存爭議的新企業、新產品給予合理的包容,沒必要一棒子打死。但同時,我們也應警惕那些刻意行走在灰色地帶,利用前沿科技、監管缺位牟取暴利的不法之徒。如果任由商家披著“高科技”的外衣,大行“詐騙”之道,其危害性也將被放大很多倍。 “走路賺錢”涉及資金盤,最大風險就是信息不透明和不對稱,用戶和投資者既不知道自己的錢去了哪兒,也不知道回報是否合理。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普通用戶很容易淪為平臺的“魚肉”對象,連一些資本大鱷都難以幸免。在近日曝光的“私募大佬起訴幣圈大佬”事件中,曾經叱咤私募界的大佬楊永興組團進入幣圈,將價值約1.1億美元的資金打入某數字貨幣平臺進行投資,結果其交易賬戶竟被離奇凍結和注銷,對應的資產也消失無蹤。 從商業角度而言,“走路賺錢”的商業模式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健康之路”。平臺可以拿出一定的“鼓勵金”吸引用戶加入該平臺參與走步鍛煉,只要“鼓勵金”低于市場新用戶平均獲取費用,商業模式就具備足夠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若遇到平臺以“無本萬利”來誘惑用戶參與,就值得警惕了,平臺為你提供的所謂“挖礦”機會,很可能就是“挖好的坑”在等你往里跳。 □信海光(科技專欄作家) |
相關閱讀:
- [10-12] 工商銀行石獅支行扎實推進普及金融知識宣傳活動開展
- [10-11] “環游世界”只要10塊錢 花錢“粉飾”朋友圈在騙誰?
- [09-23] 舉報人遭遇打擊報復 業內人士呼吁立法保護舉報人安全
- [09-18] 廣西潿洲島失聯兩游客均未參與傳銷 其中一人已死亡
- [09-16] “算命是假,算錢是真” 揭秘“AI算命”背后的生意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